前言:
数学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而计算又是数学的根本。也就是说,培养一个学生的计算能力,就相当于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奠基。只要有足够的计算能力,学生的数学之路就会变得更加顺畅。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上进行反思和教研,同时要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使其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一、提高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意义
1.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在数学学习中,数学计算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也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要掌握的一项重要的知识和技巧。如果没有数学计算,我们就不能正常地进行数学教学和研究;因此,计算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的重要基础,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对学生后续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2.有利于数学课程的发展。因为数学学习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严谨性,因此,小学数学计算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占据着不可缺少的位置,得到了广大老师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并且数学计算对于数学学科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而且也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和学习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具体措施
1.创设良好的数学计算情景,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老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应该尊重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通过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帮助小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迎合小学阶段学生好玩、好动的特征,提升小学数学 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力,让小学生在“ 玩” 的过程当中认真“ 学” ,加强对知识的迁移,遵循计算规律,掌握计算的法则,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增强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夯实小学生的数学基础。
2.加强口算训练。口算作为计算的基础,口算一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入门方法。这是因为一道数学题,无论是简单运算还是四则混合运算,通常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组合而成的,毫不夸张地说,口算能力的高低、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口算练习时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尽量使试题具备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3.明确算理,掌握算理。算理即是运算道理,是一种学生必须遵守的计算时的客观规 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算理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计算的准确性。例如班级中要购买一批糕点,男生的 胃口稍大于女生,每个男生一次可以吃一块糕点,而女生每次只 能吃半块糕点。假设糕点一份是 2.5 元,那么购买这批糕点需要 多少钱?将较为抽象的计算题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可以 使学生代入感更强,更准确的理解每个数字背后的意义以及应该 如何正确使用计算法则来解决问题。除了将抽象的问题化为生活 化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教师还可以收集学生平日作业里 或者考试里错误较为集中的问题,将这些问题也转化为生活实际 问题,帮助学生从算理的角度再次理解问题,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4.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估算与口算一样,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计算方法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强化估算意识,可以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讲,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将估算思想贯穿始终,让学生对数学规律、解题思路等进行估算,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估算意识。其二,鼓励学生通过估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比如,一个油桶装5千克油,有32千克油,能装几桶?通过这样的估算训练,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从而引起重视,主动探索估算方法,提升估算意识和能力。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必须培养出一个好的计算习惯。有些同学不是对计算规则和原理不熟悉,而是在计算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是因为他们的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培养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数学老师要达到的目的。老师首先要对学生的计算程序进行严格的规定,在做计算前要仔细检查题目,把每个算术符号和每个数字都看得清清楚楚,然后决定如何做,以提高计算准确率。老师还要让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度。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扎实的根基。
6.使用恰当的训练方法。运算规律和运算方法只是运算的基础。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学 生的计算能力,还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训练去提升学生的计算效率。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程讲授时就应设计好相应的训练环节,在学生 掌握了相关基础知识以后,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开展相应的训练教学活 动,让学生运用刚刚掌握的运算规律以及公式定理去完成训练。这样,才 能有针对有目标的促进学生的计算水平增长。
7.鼓励算法的多样化性。数学课堂活动中,采用算法多样性教学手段进行知识教学,不仅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同时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就是利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算法多样性教育的目的,就是拓展学生数学思路,使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课堂教学用一题多解的方式进行算法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与喜好,选择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不仅满足学生学习之间的差异,同时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能够促使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高。
8.定期总结指导。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对易错题型进行总结。当前的小学生,其计算水平相差不大。所以,学生的易错题型极具普遍性。如果教师及时地对其进行纠正,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在改正的过程中得到提升。但有时候,会出现改正好几遍答案还是错误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学生并没有重视改正错题,使得错误的计算方法在脑海中根深蒂固。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解题情况,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探讨,帮助学生掌握易错题型的计算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对错题进行整理,并写下错题原因、当时的想法、正确的计算方法。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结论:
通过对小学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为学习数学和其它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发掘多样化的教学指导元素,丰富计算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和思维。
参考文献
[1]李代明.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探究[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二——教改新视野[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2.
[2]]陈梅.小学低年级数学“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考[J].求知导刊,2020(10):36+38.
[3]顾英.追根溯源探算理:浅谈小学计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算理[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