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

辛焕勤

万载县康乐街道中心小学 336100

摘要: 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更新应用题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题目,掌握解题技巧,从而快速有效地找到解题思路。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更为他们培养创新思维和数学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42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应用题解题能力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教授学生简化题干、把握核心信息的方法,帮助学生有效提炼问题关键。同时,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梳理解题过程,确保学生理清思路。此外,引导学生多次回顾解题思路,有助于他们深化理解,提升解题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基于生活实际情境创设的具备探讨和探究价值的问题,与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点密切相关。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可以使学生基于题干提供的线索,快速找出与问题相关的核心信息,并基于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计算方法等快速、准确、巧妙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在特定的情境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能够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分析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有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石,它涉及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多种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全面参与解题的各个环节,如阅读题干、分析问题、提取关键数据、寻找解题思路、解决问题,并最后归纳问题特点。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题目,还能促使他们运用逻辑思维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这种能力也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序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策略

(一)明确应用题解题要求,引导学生精准审题

在小学高级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应用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中,“审题”作为解题的首要步骤,对于提高学生解题效率和准确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阶段,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不仅仅是简单地阅读题目,而是需要学生对题目中的每一句话进行仔细分析,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这些关键信息可能是问题的核心,也可能是解题的突破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审题技巧,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实用的方法,如标记关键词、画图表示数量关系等。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体会和掌握这些技巧。通过反复练习和教师的指导,学生可以逐渐提高审题速度,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题目进行正确的梳理。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明晰应用题数量关系,拓宽学生解题思路

小学高段学生在正确审题的前提下,要养成正确的解题思路,运用小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理清数学问题中的定量关系,拓宽数学问题的思路,使数学问题得到解决。由于受到了年龄的影响,小学生面对应用题存在着一定的理解困难,同时还存在着需要具备的认知能力不足的情况,从而不能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所以,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区分清楚,并对容易混淆的数量关系展开有针对性的对比分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建立起正确解答应用题的自信。

例如,甲乙两地距离602千米,甲车和乙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92千米,甲车和乙车经过多长时间能够相遇?在这道应用题中,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来表达题目的意思,使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看到题目中的数值关系:甲的车子所走的距离+乙的车子所走的距离=总距离,这样就可以把方程式给列出来,把时间设定为X,就可以得到等式80X+92X=602,然后再把方程给解出来,这样就可以把问题给解决了。在小学高段的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要想正确地解决问题,必须要把数字关系弄清楚,因此,老师应该自觉地对学生的解题思维进行扩展,并在对数字关系进行仔细地审题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对数字关系进行分析的时候不要犯下错误。

(三)反思解题过程,深化解题理解

部分学生难以掌握某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主要原因在于思考深度不足,没有真正把握相应的解题思路。因此,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活动时,需要引导学生定期回顾以往的解题思路,可以采用指导学生写解题笔记、定期复现题目等方式。

以北 “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为例,完成相关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如下应用题:做一个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的无盖圆柱形铁皮水桶,至少需要面积为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完成习题讲解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整理解题笔记,并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整理过程,要求学生在解题笔记中呈现以下内容:求所需铁皮的面积,计算水桶的表面积。题干明确了“无盖圆柱形铁皮水桶”,因而计算时只需要求水桶的侧面积加上一个底的底面积即可。这样一来,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学生便可以有效分析“需要算哪几个面”,从而重点关注“求圆柱一个底的底面积”这一信息。此外,在第二天的练习课上,教师还可以本题为引,与学生共同回顾圆柱表面积公式,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圆柱表面积公式的记忆,又可以提升学生根据不同圆柱的特点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在单元复习课上再一次复现本题,引导学生简述本题的解题思路。

(四)实施差异化教学评价,精准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教学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理性地反思,及时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小学数学高段的应用题解题过程中,老师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不同的水平,进行分层的教学评估,从而提高所有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激励的手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而不能运用批判的教育手段,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当学生因为审题而犯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找到解答问题时的正确思路,并要求学生避免出现在审题过程中的粗心大意。教师应该以学生的个体特点为依据,采取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估方法,实现对优等生与后进生的评估措施的差异性,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高段位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三、结语

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可以为他们以后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然而,在小学数学高段教育中,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向学生提供数学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和知识素养,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的解答应用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时也关系到他们的数学逻辑思考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潘静.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20(55):63-64.

[2]高琴.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J].中学数学,2020(1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