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高中生物的实验实践教学

王栋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044000

摘要: 高中生物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生物实验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对世界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重要部分。开展高效的生物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让学生正确的观察与看待这个世界。故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简要探讨高中生物实验课为何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 高中生物;生物实验;探究能力
DOI:10.12721/ccn.2021.15709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中国在若干年前就总结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伟大理论,身为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应该切身践行这一真理。生物学实验探究能力是生物实验实施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探究能力。高中生物课是一门注重学生实践、观察和理解的学科,生物实验课自开设新学科以来,已成为高中生物课的主要内容。高中生物实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让他们学会更为细致、更为严谨地去对待生物这门课程。

一、为什么要提高生物实验探究能力

1.发展实践能力

目前,高中生已经具备操作生物实验的能力,但缺乏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是教育的难点。很多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上都被过度保护,明显缺乏执行力,难以适应高中生物实验的要求。面对这种现象,教师一是应深入了解高中生物实验制度,明确实验规则,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高中生物实验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使用显微镜进行实验和准备实验材料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这时教师应亲手进行正确并规范的示范,教师的实际操作过程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本人更应积极参与实验课,以做好带头示范效果。而在这种明确各项指标及目标的情况下,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2.提高观察力

根据长期的实验教学,生物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少对实验进行实质性的观察,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无法详细进行观察,也无法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因此他们对生物实验参与的态度也不是那么明确肯定,这在一方面导致了大部分生物实验课的低效率,也导致了学生观察能力提升的受阻。而高效的生物实验课程要求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这是新课程评价高中生物教育的重要标准,观察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是学生整体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观察能力在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被很好的展现与培养,学生们在实验中可以注意到其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从而学会发现、学会思考,最终在理论上总结和提高观察能力。

3.培养思维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能力,传统教育观念所注重的纸面知识灌输已不能满足时代与社会的要求,因此,在课堂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进步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作用不可忽视,高中生的生物实验只有实现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最终才能抑制生物实验过程点的重复现象,真正增强了学生自身实验的背景,而为了让学生在高中实验中发挥创造力,教师必须让其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从而培养其思维活跃度以及创新创造能力[]。

二、如何提高生物实验探究能力

1.合理引导,授人以渔

由于新课标的变化,高中生物教育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应以教育理念为主,强化学生的自主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生物实验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检验生物知识的最直接途径,是提高生物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生物实验时应在课前做好准备,将一些与课程本身相联的知识点系统地搜集起来,然后将这些问题整理细化成一个个精炼的小问题,以探索性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索。

例如,在进行某一课程的实验时,老师可在实验开始前向学生讲授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内容,并根据班级实际人数合理进行小组分组,可以四到八个人一组,最后提出一个有关于本节课程实验的核心问题,让他们边做实验边进行讨论,而这个问题必须是与课程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的,以保证学生们在思考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会偏离实际。而针对学生在实验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老师不能直接告诉其答案,应一边实践一边分步骤给予解答,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实验,如此自主找到此类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倾向于自主性的探索实验过程,学生将会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提问、自主思考和自主寻找答案的习惯[]。

2.分配记录,协同工作

对于生物实验来说,其本身是一门较为严谨的探究方式,因此需要多方面细致精确且反复总结的观察与记录才能锁定正确答案,才能确保理论的正确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针对某一实验。让学生们在小组中各自分配任务,每人负责观察一个阶段,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总结,然后反复实验,互相调换观察阶段,最后将所有人在同一阶段的观察记录进行对比,得出最正确最精确的结果。在这个实验过程之后,教师再给予他们讲解、分析,让他们了解生物学的定位,让他们了解自己所观察现象的原因,找出错误的步骤,并及时总结经验,从而让学生更自主也更协同地参与实验,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

3.生物实验联系生活实际

任何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教育教学都是空泛而无意义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回馈于生活,生物更是如此。生物实验课程本身就是将各种“庞大”的实践项目微缩为一个可以在学校小范围内进行操作的局部实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从生活中开拓和发展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将生物实验课程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要交会学生们在生活中发现生物知识,再将自己所学会的生物知识反馈应用于生活,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教育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能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生物这一学科的乐趣,从而自内心深处热爱生物、热爱生活。

结语

总之,实验课是生物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把学生从书本中掌握的纸面知识,通俗地转化为易懂的知识,将理论在学生脑海中形象化地展示出来,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掌握,并且更加深信其理论的正确性,这是教材中所不具备的独特教学方式。因此,生物教师应深刻认识实验探究的本质,根据生物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思考、创新以及开展多种教学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索能力,从而在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彼时,学生们不仅仅会在生物这一门学科的学习上如鱼得水,即便今后他们走出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的一份子时,也将受益良多。

【参考文献】

[1] 李梅.高中生物复习教学技术应用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7):105-106.

[2]何宁生.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