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卢醒祥 韦历繁

广西国有维都林场,广西来宾,546100

摘要: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有害生物一直伴随而生,对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减少病虫害对林业生产的危害,促进林业建设,实现其生态功能,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林业病虫害防治面临的几个问题,并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DOI:10.12721/ccn.2022.15703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病虫害防治是林业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决定着林业林木的生长,进而影响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要结合林业发展现状,逐步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尽可能减少病虫害的威胁,为森林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原因

森林生物危险性害虫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物本身具有一定的繁殖能力,森林害虫的繁殖能力较高。它不仅可以自行传播,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能量帮助传播。因此,即使工作人员在预防和处理现有害虫后,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清除所有害虫。此外,害虫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和传播,导致新的灾难。第二,生物体存在着很强的遗传力。森林害虫的生物适应性比较强,在外部环境中会出现很多变化,其遗传背景也会变化,这正是森林生物病虫害防治还无法彻底消除的主要因素。第三,外来生物的侵袭。目前,中外林业交往日益频繁。各国政府还将交换的林木种进行栽培,并引入了更多外来生物。而这些外来生物由于在我国没有天敌,所以也构成了林业中有害生物的主要诱因。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面临的几项难题

2.1森林覆盖率低,抗灾害能力弱

在长期的经济建设过程中,人们不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过度砍伐森林,严重破坏森林资源。此外,由于森林经营者缺乏完善、全面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对森林覆盖率有很大影响。目前森林资源的开发主要体现在人工林数量较多,而天然林面积相对较小。在同一地区很难找到同一种类的树木,而且树种过于单一。此外,许多林业资源是近几年才开发的,而且缺乏较老的树种。这些因素对森林植物群落产生一定影响,使其群落过于单一。如果受到某种元素的干扰,它的抵抗力很弱。特别是一些害虫会在这些单一的森林资源中大量繁殖,造成危害。

2.2检测预报工作不到位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检疫站的功能形成了很大的障碍。目前,检疫站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防范机制不健全,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二是资金不足,阻碍了检疫站工作的开展和落实,相关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不足,部分突发事件难以有效应对。此外,工作人员队伍非常不稳定,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监测站的相应设备有待改进,许多仪器对灾害事件的预测精度较低。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影响了检测站的顺利发展。由于监测预报工作效果不佳,对其防控工作也有很大影响。

2.3缺少资金以及技术方面的相关支持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保证。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对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形成了很大的阻碍。过去,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多采用单一化学试剂,加大了病虫害的耐药性。而且,相关虫害防治单位对这方面重视不够,工作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森林虫害防治效果。

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

3.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加强林业害虫的防治,可以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良好发展,还能有效控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减少林业病虫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对经济社会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应进一步提高造林绿化水平,确保森林质量。森林防疫检疫站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将虫害防治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建立该项工作的目标责任制。一旦出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

3.2加强监测

监测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控制林业病虫害,我们应该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调查和监测,提高林业植物检疫水平。在检测过程中,应根据该地区多年来的寄主数量、树种和害虫发展情况,科学确定。同时,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达到及时、准确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效果。针对监测对象的相应宿主,加强对其区域和范围的监测,根据多年来林业资源的具体分布和病虫害发生情况,科学划分病虫害宿主林,并设立专门人员和固定地块,加强对病虫害防治的指导,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

3.3科学防治

为有效提升林木病虫害防治效益,政府应当注重于林木病虫害防控工作的科技发展,强化林木病虫害发生防控,提高治理技术,才能更好地保障林木病虫害防治效益。因此,可以运用天敌预防林木病虫害,也可以选择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还可以利用益鸟防治生物病虫害,减少成本投资,避免资源的过度浪费,控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这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持续推进非常有利。因此,应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生物预防,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提高生物防治水平,科学合理选择森林病虫害防治化学品。

3.4加强检疫,强化宣传

如今,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与此同时,中国各地区人民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深入。这样,害虫的传播概率进一步增加。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国家检疫政策法规做好相应的检测工作,特别是在树木和林产品运输过程中,必须加强检疫,加强源头控制,切断通讯来源,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先进网络技术、报纸等有关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加强宣传和技术手段,检疫工作切实可行,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水平,使之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促进执法水平的不断发展。

3.5增加投入资金

为了有效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必须保证充足的资金保障,以更好地促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正常进行,重点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和森林病虫害监测预防的补贴资金。同时,经营者还应继续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控工作,利用地方投资、国家补贴和各类投资途径,增加对森林病虫害防控的投入,为这项工作提供充分保障。各级人民政府要全面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控工作,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列入防灾减灾工作规划,做好监测宣传,采用最先进的生物防治设备,认真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控,并逐步扩大森林病虫害基础设施建设。

4结论

对于森林害虫的防治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有效提高防控效果,应充分结合地面特征的实际,加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促进员工防控能力的不断提高,树立健康育林的基本理念,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参考文献

[1]温旭丁,钟英高.林业生态建设中有害生物防治策略浅析[J].现代园艺,2021,44(12):32-33.

[2]吴晓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21,44(12):36-37.

[3]吴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1(12):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