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析构建精彩高中生物课堂的方法

许永庆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高中部,518000

摘要: 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不断凸显,教师要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彰显课堂的辉煌,体现教学的魅力,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教师不能自满,而应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不断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构建美好的生物课堂。希望笔者的教学研究能促进学生高效的生物学习,也能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生物课堂
DOI:10.12721/ccn.2021.15708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对教学活动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建设一个精彩的生物学习课堂,帮助高中生不断提高生物素养,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学习情况,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工作,为中学生生物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帮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获得适应社会所必需的核心能力和素质。

一、情境创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知识点多、抽象、复杂,学生学习困难。特别是对在高中阶段,各学科学习任务的增加和高考的压力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学习负担。现在,为了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生物知识,教师可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新颖的生活方式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高中生更快地进入生物世界,体验生物课堂的魅力。

例如,在“人类遗传病”部分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举出人类常见遗传病的例子和有效的预防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生物遗传现象的认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新闻视频,通过观看新闻可以很好地引导话题。老师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了一张“软骨发育不全”儿童的照片。通过观察图片,学生们发现了疾病的具体表现。与正常儿童相比,患者体位短而畸形,腰椎过度前凸;腹部明显隆起;髋关节后凸;身材矮小。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

通过看新闻,在求医过程中,专家们给出了答案:"这是一种由基因引起的长骨末端软骨细胞形成障碍而引起的侏儒症。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健康成长,拥有健康的身体。据统计,世界上许多人从出生起就患有某些疾病。这些疾病中有许多是无法治愈的。这些疾病统称为遗传病。遗传性疾病是如何遗传的?我们能避免吗?你想知道这些答案吗?”通过上述情境创设,学生们以浓厚的兴趣进入“人类遗传病”主题的学习。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话和体育游戏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快速进入特定主题的学习。例如,在新课开始之前,教师还可以展示不同类型人类遗传疾病的表现。让学生判断名字,看谁说得又快又好。对于一些优秀的学生,老师可以奖励一些小礼物,并及时给予语言表扬:“我们班有几个学生真的是聪明的明星,对生物知识了解很多。我们都要向他们学习!”通过这种互动游戏,学生边玩边学,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教学,推动学生能力的提升

新时代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适应这个知识更新加快的社会。为了更好地提高高中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应开展合作探究教学,取代传统的理论讲解,给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参与思考、猜想、探究、验证,在探究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

例如,在“染色体上的基因”部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和探索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设和实验证据,利用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本质,掌握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虽然本部分不涉及实际的实验探究,但由于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对学生的逻辑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开始的公务员考试中展示一些类比推理问题,并要求学生尝试回答,以初步测试学生的逻辑能力。然后,在学生理解类比推理概念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观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和孟德尔分离定律中基因的行为,进行类比推理,总结两者的相似之处。为了便于有效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组,第一组的学生负责该专栏基因分离规律中的基因行为;第二组负责列出自由组合法则中的基因的行为;对于第三组主要列出减数分裂染色体的行为;第四组的任务是观察、比较并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通过个人参与、观察、思考和探索,学生们最终得出结论:在分工和合作的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存在平行关系”。在类比探究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合作讨论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实现自主成长。

三、注重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与传统的学科知识不同,生物学需要大量的实验和验证。实验是生物教学中重要的学习手段。新时期的高中生物课堂要求教师重视实验教学,尤其是教材中提到的重要实验。他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课堂互动,传播学生的思维,在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生物学概念。

例如,在“染色体上的基因”部分,本课程设计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即染色体上基因的实验证据——摩根果蝇实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摩根果蝇的实验材料和方法,然后为他们解释想法。学生没有思考的机会,失去了成长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讨论摩尔根果蝇实验与孟德尔实验两者的相似地方,并思考孟德尔分离定律无法解释的现象。在讨论中,学生们回顾了假设并梳理了演绎法的研究过程。由于两个实验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许多学生感叹实验材料的选择和科学研究方法对实验结果的重要性!在讨论孟德尔实验时,一些学生发现了一个新问题。有白色眼睛的果蝇是雄性。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时刻关注学生思维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鼓励他们根据现有知识进一步分组讨论。果蝇眼睛颜色的哪个特征占优势?果蝇的这一特征有特征分离吗?性状分离比是3:1吗?尝试用基因图谱解释“为什么黑腹果蝇只出现在雄性?”在问题的指导下,学生们深入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最终发现“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通过这样的课堂互动,学生自主完成了知识的探索,在实验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讨论中发展了学生的深度思维。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实验分析,结合科学家的经验,学生们发自内心地同意,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以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勤奋实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期下,教师必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努力构建高效生物课堂,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打造一个充满活力、新奇、有趣的课堂,促进高中生的生物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艳娟.有效提问  问出精彩——高中生物课堂提问艺术[J].科普童话,2017(37):44.

[2]叶月萍.有效提问让高中生物课堂更精彩[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05):19.

[3]陈梅卿.巧用微课,构建精彩高效的高中生物课堂[J].中学生物教学,2016(24):32-33.

[4]高维平.与生活接轨  让高中生物课堂更精彩[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2):61-62.

[5]杜文雪.演绎精彩课堂——谈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上),2012(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