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情景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应用研究

魏小英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四川成都,610100

摘要: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应该是敢于发现与探究知识。”所以只有将学生置身于教学情景中,才能够主动引发学生探究与发现知识,从而创造知识,获得启迪。在新的教育时期,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发掘,努力将这种理念引入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能够自己主动探求知识,获得自身素质的发展。因此,将情景教学法运用到生物教学中,能够实现学生心境共鸣,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在充满色彩的教学活动中乐于学习,乐于探究。
关键词: 高中生物;情景教学;应用
DOI:10.12721/ccn.2022.15710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情景教学法的概念及基本理论

(一)情景教学法的概念

情景教学法最早起源于英国的外语教学界,帕尔默的口语教学法的提出也是情景教学法的开端,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被许多英国的外语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经过相关的研究者进行研究后,逐渐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化的理论。情景教学法是一种“语言结构”与“时空情景”的关系构建,注重的是语言习得与社会环境的一种关系。我们所提到的“情景”一词其实是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可以说是一切语言交际活动所形成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综合。在语言学习中,语言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语言认知依赖于情景,只有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学生才能够身临其境,获得最真实最直接的体验。

所谓情景教学法就是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出一个鲜明生动的语言环境,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态度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感知与理解,最终实现知与情的统一。情景教学法也可以称之为感官教学法,因为它结合了人体的多项感官器官,比如视觉、触觉、听觉等,充分将动态图与声音融合起来,创造出一个生动的具有色彩的情景。

(二)情景教学的理论基础

1. 情景认知理论。

情景认知理论是一种追求学习意义与知识真实生活化的理论,他关注的是人的认知、知识和学习三个方面,对知识的认知是它的关键特征。情景认知理论的最早研究任务是布朗与科林斯,这两位学者最早提出情感认知与学习文化的理论认识,从此也为情感认知理论发展开启了新的道路。

情感认知理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行为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忽视了人的大脑思维,导致认知主义开始研究人的意识;第二阶段是认知学习理论,它认为学习是受主体影响的,而不是习惯来支配的;第三阶段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重点在于人的主体性,它要求将学生转变为主动构建知识的促进者与引导者。今天我们所研究的情景认知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认知的意向性;二是学习的社会性;三是知识的情境性。

2. 情景学习理论。

布朗、克林斯、西里等学者开启了情景学习理论的先河,在他们提出这一理论后,许多心理学家也纷纷加入这一理论研究中,通过广大学者的研究发现,情景学习理论可以看成一种真实活动的学习背景,所谓真实活动就是一种文化环境,其目的是将活动成员在文化框架中联系起来。它还认为,情景学习必须将学习者置于学习情境中,让他们主动探寻知识经验,最终将知识经验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在这里,情景学习理论还强调了“认知学徒”这一学习方法,主要包括模仿、搭建、辅导、退出。

3. 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

思维科学作为人类思维创造的理论基础,运用相似性原理来开发思维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大研究成果。不管我们从思维的个性看,还是共性看,其都遵循相似性原理。相似性原理也可以作为情景教学的理论,因为情景中的形象是主体,与学生的知识经验是一致的,情景教学就是为学生创造生动多彩的场景,为学术提供感知对象,从而增加大脑的知识单元,也就是相似块,进而发展学生相似性思维能力。正是因为有了思维科学相似性原理,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机器人也就成为现实。

二、情景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情景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操

陶冶情操即为一种享受的过程,他是自身性情的升华之旅。高中生物课程中优秀的情景教学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生物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并将这种好奇心转化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以适宜的情景教学设计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自主探索、发现自然科学中生命的奥妙,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情景教学可以给学生暗示功能

情景教学的暗示功能产生于某种特定的环境中,他能给学生带来思维的启迪。对于学生来说,产生启迪的节点因人而异,主要受制于个体的认知水平等因素。因此,结合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重点来说,生动的情景教学场景要能够触发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记忆线索,并能与教学目标产生一定的匹配度,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升华知识,就能从原有的生物知识上增添新的认知结构。但这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采用的情景教学能最大化涵盖所有学生认知结构的触碰点,这需要久久为功。

三、情景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应用研究

(一)巧设生活情景,让知识在生活中还原

情景教学创设的基本前提就是把知识放置于生活场景中,在此场景中不断加强生物知识与生活常识的关联性,就能让学生在掌握生物知识基本核心要义的情况下,把这些已学信息融入日常生活去实践、检验,在刷新世界观、拓宽生物视野的同时,强化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点的牢固记忆与灵活运用。因此,教师要巧设利于学生操作的生活情景,作为保障他们验证运用的试金石。

(二)以问题为中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以问题为中心的创设情景教学法应瞄准有价值的问题所指引的方向。教师可从这个角度出发,让学生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法去寻找答案,然后经由教师的点拨,形成自己独特又不失偏颇的结论。这比曾经“相声”式的教学具有更深远的教学意义,其从根本上摒弃了“摇头晃脑”式的死记硬背,遏制了读死书的不良现象。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创设情景教学法不仅学生的思维会被全方位地带动起来,其靶向目标明确,而且思考的逻辑性也更加严谨,这对于改变学生的思考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视角都大有裨益。

(三)引入演示实验创设教学情景,全面展示知识点

情景教学模式的创设也可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师可以借助当前比较火热的教学软件与工具来创造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如多媒体、微课、沃尔白板、智慧教学平台等方式来演示生物实验,为学生创造出非常形象直观的教学情景,将知识点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微课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亮点,通过微课教学能够让原来静态的生物实验转变为动态的生物实验,将生物实验中许多难以呈现的内容演示出来,为学生生物实验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场景。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学科本身是一门抽象化学科,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准确地掌握知识,教师可以借助课内外教学资源创设不同教学情景,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呆板无趣的课堂教学,将生活中熟悉的教学场景调动起来,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去学习生物学科,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情景教学中深度学习,感悟生物学家的高贵精神,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 雒晓艳.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J].学周刊,2019(6).

[2] 张伟.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学“研学课堂”的构建[J].生物学教学,2018(12).

[3] 吴久宏.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生物学深度学习[J].中学生物教学,2019(1).

[4] 陈海萍.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