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价值引领下《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思政 改革与探索

陈刚1 范培耕1 曹献龙1 蔡苇2 符春林1

1.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重庆,401331;2.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处,重庆,401331

摘要: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在课程教学过程实现育人功能。《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传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课程思政育人的要求。为此,本文从转变育人观念、制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深度挖掘课程中存在的思政元素、改革考核模式等多角度对《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改革与探索。
关键词: 课程思政建设; 育人观念转变; 教学大纲制定; 思政元素深掘
DOI:10.12721/ccn.2023.157257
基金资助:基金项目: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120、202119、202165);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jg223135);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101330004)
文章地址:

0 前言

课程思政通过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进行深度融合,以“价值引领”为导向、“立德树人”为根本,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政育人目的 [1]。实施课程思政是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2-4]。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中强调高校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即“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3,4]。2018年6月,前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专业课老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5,6]。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7,8]。课程思政改革是解决当前学生学习困惑的需要,也是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引入思政元素可以将枯燥沉闷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跃,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价值引领的要素和内涵 [9],从现有的课程内容中挖倔最契合的思政元素,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为什么学、怎么学、学好怎么用”的学习困惑,更好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显著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课程思政改革还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爱国励志、求真务实践行的有志青年。由此可见,专业课程的思政改革和建设势在必行。

1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热处理提高金属材料性能的基础理论、方法和工艺,具备能够根据零件的服役条件和性能要求正确地选择材料,合理制定热处理工艺及具备热处理缺陷分析的能力。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其内容主要涵盖了常见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原理和工艺以及热处理工艺规程的制定等。但目前本课程教学以讲授专业知识为主,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应用,未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在课程内容之中,尤其是没有体现“价值引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存在着专业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考核方式等与思政结合不紧密、脱节的现象,具体表现为:(1)课程思政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专业授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有待加强;(2)课程目标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未能体现价值引领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10];(3)课程内容中知识点的梳理及其思政元素的挖掘深度不够[11];(4)课程教学方法陈旧、课程评价考核方式单一,未能融入思政育人理念。由此可见,实施开展《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思政建设,转变育人观念,建立“思政育人”观念,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树立“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实现本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显得尤为必要。

2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

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大有机结合,即“课程承载思政” 与“思政寓于课程”。针对《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现有特点,结合思政教育,对现有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专业教师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

以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以价值引领为导向,紧紧围绕《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从五个方面进行本课程的思政教育探索:(1)转变教书育人的传统旧观念,树立“立德树人、价值引领、协同育人”的观念,提高专业授课教师素养和业务能力;(2)以思政育人观念,将思政元素引入教学大纲,制定新教学大纲,树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3)依据制定的新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育人有机融入教学内容;(4)改进教学方法,依据思政育人的教育理念,制定课程考核方式。

3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思政建设举措

3.1 转变育人观念,建立“思政育人”观念,提高专业教师素养和能力

实施《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专业授课教师队伍是关键。一方面,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专业教师授课中注重教书而对学生德育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因此需要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政意识,打破传统育人观念,树立“思政育人”观念;另一方面,专业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课程思政中是否能够做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相得益彰、产生协同效应,专业授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是关键。

(1)统一思想,提高授课教师对专业课“思政”功能的认识。通过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如知网、维普、万方等)、媒体网络、专题讲座等多途径深入了解思政教育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专业授课教师对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建立“思政育人”的教学理念。

(2)加强授课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不断加强授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系统学习、领会和掌握 [12],深入学习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四个自信”的具体内涵和优势,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行[13]

(3)加强业务能力培养,提升授课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通过雨课堂、网络资源,组织专业教师开展线上学习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积极动员专业教师参加校、院两级组织的各种课程思政改革的线下学习。专业授课教师通过现场观摩、课堂试讲和课间研讨等多种形式,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科学方法论的掌握,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14];与此同时,鼓励授课教师积极开展科研项目以及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工程实践,提高其专业素养。通过上述措施,有效提升了授课教师的思政育人业务能力。

3.2 制定课程思政新教学大纲,植入思政育人目标

原教学大纲是实现专业教学目标,未将思政育人目标引入到教学大纲,而大纲是制定教学内容的依据,因此需要对原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在原专业教学目标基础上增加课程育人目标,实现“两结合,树三观”。即通过把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元素、价值引领知识传与授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情怀,立志扎根工作岗位,报效国家,积极投身于国家宏伟建设的奉献精神;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勇攀高峰、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用辩证法的观点分析问题,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5]

3.3 教学内容思政元素的深掘,丰富思政育人素材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涉及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工艺在国防军工、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教学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本文依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要求,利用网络资源、专业书籍和文献等,收集与本课程相关的知名专家学者、国之重器、大国工匠、科学重器等思政素材,再依据教学内容,对绪论、金属固态相变基本原理、金属热处理原理、热处理工艺、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工艺制度制定等章节知识点进行筛选。从家国情怀、爱国精神、淡薄名利、报效国家、刻苦专研、持之以恒、创新、精益求精工匠精神、辩证思维等多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思政元素的深掘,如表1所示。

表1《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思政元素及案例素材

1739410393187.jpg

1739410454634.jpg

3.4 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生搬硬套植入思政元素,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反感,降低其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难以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16]。为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需要将知识点中思政元素尽可能以典故或工程案例形式进行讲解,再逐步引出理论知识,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能够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17]。与此同时也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将思政内容丰富的材料推送给学生,实现全方位浸润型的课程思政改革。

筛选适合于思政教育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知识点,制定适合于所选知识点的思政教学内容,并将课程思政内容纳入本课程考核方案。强化过程考核,注重学习效果,将思政学习心得体会、专题汇报纳入平时成绩,适当提高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百分比。专业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科研工作及工程背景,选取若干个切入点,在教学中开设思政专题讨论研究活动[18],并将其纳入课程期末总评成绩中,如表2所示。

表2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思政考核方案

1739410513147.jpg

4 结束语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价值引领、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理念。本文从育人观念的转变、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思政元素的深掘、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模式的改革等四个方面对《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思政的建设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为其他工科材料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 王新华,王娜. 论课程思政改革的价值引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641): 52-54.

[2] 王浩,袁红,冯洪恩.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课程思政同向育人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21(4): 95-98.

[3] 习近平.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

[4] 刘笑吟,徐俊增. 工科专业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高教学刊, 2020(20): 186-188,192.

[5] 陈宝生. 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 4-10.

[6] 崔广芹, 王英浩.将课程思政引入工科专业课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技风,2020(17): 63-64.

[7] 谢国民,张勇志. 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2(664): 72-74.

[8] 刘海燕.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实施课程思政的SWOT分析——基于课程思政认知现状调查[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6): 4-7.

[9] 薛亮,卞正兰,李高芳,胡安铎,焦哲晶,初凤红,朱武. 传感器技术课程思政模式探究[J]. 高教学刊,2020(18): 164-166,170.

[10] 李学锋,郑毅,杨建强,项东升. 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的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16(32): 126-127.

[11] 闫建新,张志鸿,常争艳.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10): 41-42.

[12] 付冬娟,夏晓川,张贺秋,梁红伟. 《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高教学刊, 2020(18): 177-179.

[13] 窦利国.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对策研究[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4): 57-60.

[14] 刘敏, 李方杰, 王占勇.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科技风,2020(2): 38-40.

通讯作者:陈刚,男,1975.08,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新型金属材料和电子智能材料的科研与教学,已发表教研教改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