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必备要素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学习知识的主阵地。根据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师要促进师生身份和角色的转变,将学生放置于课堂的中心地位,调动并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化学课堂的主观要素,化学教师要处理好主观要素在化学课堂中的主次关系,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构建的主体,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实验,强化学生这一主观要素在构建化学高效课堂中的重要地位。
班级环境、教学工具、教学方法、化学知识都是构成化学课堂的客观要素,化学教师处理好课堂的各类客观要素,科学合理地“排兵布阵”,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参与课堂的兴趣,从而强化师生互动性,构建高效互动的化学课堂,是实现课堂高效教学的关键要素。
这就需要化学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兴趣点,借助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等,更新方法,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兴趣,不断强化学生化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创新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策略探讨
(一)引导学生追本溯源,拓展教学广度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以往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角色是“知识的灌输者”,通过对学科知识技能的讲解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没有扮演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角色。当前,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情境和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在课堂大胆地进行交流、讨论,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质疑权威,逐渐培养出态度严谨、思维创新、精神独立的化学新人。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讲授,还要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进行思考,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逐渐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体系,逐步教会学生如何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转化与整合,联通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创新与整合,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基本素养,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二)强化师生互动,增进关系
初中生的学习行为、心理和态度仍旧受到个人喜好的影响,当学生喜欢某一位教师时,则该生学习该学科知识的动力和积极性较强。反之,学生会对学科学习存在抵触心理。因此,如果化学教师要构建高效课堂,就要从自身出发,强化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和个人魅力,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以个人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教师、爱上化学学科。
教师要秉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在关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让他们主动学习化学知识,向教师请教问题。同时,教师不能因为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就一味放纵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任其给课堂教学带来干扰。教师要坚持教学原则、坚守教学底线,对于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教师要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给予学生相应惩罚,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原则性,并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此外,化学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强化个人素养和专业知识,扩展个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学科专业素养增强个人魅力。例如,在教学“有机物”相关内容时,化学教师可联系生活素材,设置课后小活动——“自制手工皂”。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肥皂制取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制作肥皂,亲自了解“有机物”这一化学知识。教师设置多样化活动,将生活素材与化学知识关联起来,能通过多样化课堂、活动,展现个人素养和魅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化学小组,合作探索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要素。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化学教师可通过布置任务、化学小组,驱动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理解化学概念,观察化学反应,学习知识。
以“氧气的制备”实验为例,首先,教师按照同桌两人一组的原则,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实验小组,要求同桌两人共同完成氧气制取和检验这一实验,合作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其次,教师在强调实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将课堂的主要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学生从气密性检查、实验器材安装、氧气制取、检验四个环节入手,在实验中分析和了解实验原理,掌握化学实验室操作技能。小组间可采取对照实验的方法,记录同一容量集气瓶氧气时间,对比二者的差距。当学生发现自己小组与其他小组所收集的氧气燃烧时间不同,自己所收集的氧气木条复燃速度较慢,则需要提出问题,并复盘实验过程,分析导致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解决存在的实验问题。例如,某小组学生所制取的氧气木条复燃速度较慢,教师发现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复盘实验过程。经过过程复盘,学生发现在收集氧气时,由于比较着急,在气泡产生时就将导管伸入集气瓶瓶口,忽视在这一阶段所产生的氧气中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集气瓶内的氧气纯度不高。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组间交流实验过程,总结实验步骤和实验问题。
(四)创设良好学习氛围,提升教学温度
“兴在趣方逸,欢馀情未终”。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持续性和主动性。初中学生认知能力较为有限,品质和意志也相对较为薄弱,对学习容易产生惰性,但中考的难度又上升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度上,因此,为了对初中生的化学学科素养进行有效的提高,教师应当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课堂,让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化学学习活动之中。初中化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了一些常见的化学概念和化学物质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经常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自进行相关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参与设计并完成兴趣的创新实验和改进性实验,并在课堂中更多的播放有趣的化学实验视频,给学生创造亲身体验的沉浸式课堂,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学习的本质,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持久性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理念推行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化学学科教师而言,如何将自身的教学理念从教书转向育人是新课改理念贯彻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当从多个角度理解化学学科教学,将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贯穿始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 马伟永.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3(11).
[2] 赖增妹.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