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应用与实践

邢进 郭米娜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市,101101

摘要: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土建类专业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课程,其综合性强,涉及建筑工程造价的多个方面,包括工程量的计算、造价分析、投标报价、合同管理以及工程财务管理等。该课程不仅是学生掌握建筑工程造价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其未来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课程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关键词: BIM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应用
DOI:10.12721/ccn.2024.15792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其中,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兴起尤为引人注目。BIM技术以其强大的信息集成能力、三维可视化效果及协同工作平台,为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在这一背景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作为建筑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也迫切需要引入BIM技术,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求,培养具备信息化、智能化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本文旨在探讨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的应用策略与实践,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现状分析 

1.1. 课程内容与要求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项目从估算、概算到预算、结算等各个阶段的计量与计价方法。课程内容通常包括计量规则的学习、计价方法的掌握以及实际案例的分析。通过课程学习,学生需能够准确计算工程量,合理确定工程造价,为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1.2. 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课程设计,但课程设计多为商务标的编制,且算量多采用手算或电算形式,计价多采用软件形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难以全面覆盖课程的复杂内容,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工程时缺乏应对能力。传统教学模式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暴露出诸多局限。首先,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往往难以将书本知识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其次,教学效率低下,传统的板书、PPT讲解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复杂工程案例的深入剖析;再者,学生参与度不足,被动接受知识而非主动探索学习,影响了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3. 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

当前,建筑行业正向着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不仅需要掌握传统计量计价技能的人才,更渴望拥有能够利用BIM等先进技术进行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融入BIM技术,以满足行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2.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BIM技术的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投入,如何平衡教学资源与投入成本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BIM软件种类繁多,且不断更新换代,如何选择合适的软件进行教学并保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也是一个难题;最后,BIM技术的引入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化素养和专业技能,这对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1. 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通过教材、图表和案例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计价方法等内容,学生虽能掌握基本原理,但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和对复杂工程场景的理解。此外,传统教学手段难以直观展示建筑物的三维空间结构和动态变化过程,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影响学习效果。

2.2. BIM技术普及度不足

尽管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其在教学领域的普及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BIM软件的学习门槛较高,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由于资金、师资等资源限制,难以全面推广BIM教学。这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接触BIM技术的机会有限,难以形成系统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2.3. 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

建筑行业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然而,当前部分高校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内容更新滞后,未能及时反映行业动态和最新技术成果。这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岗位需求,增加了就业难度。

2.4. 实践环节缺失

计量与计价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中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机会,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更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工程实际情况。

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3.1. 教学内容融合

应用BIM建模工具软件绘制的三维模型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辅助讲解建筑构造节点、扣减关系等,提高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和对工程量计算规则的理解。同时,将原有二维的建筑节点构造内容用BIM模型表示出来,并建立课程模型数据库,方便其他教师调用,也可作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资料。BIM模型构建与计量规则的结合,将BIM模型构建纳入课程内容,使学生通过构建建筑模型直观理解建筑构件的空间位置、尺寸关系,进而掌握计量规则的应用。BIM模型的三维可视化特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结构的计量方法,提高计量准确性。利用BIM进行工程量自动计算:引入BIM软件,教授学生如何利用BIM模型进行工程量自动计算。这不仅能大大提高计算效率,还能减少人为错误,使学生掌握更加高效、精准的计量方法。
3.2. 教学方法创新

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模式的应用,翻转课堂模式鼓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课堂时间则用于讨论、实践和解决问题。项目式学习则通过模拟真实工程项目,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完成从设计、建模、计量到计价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虚拟实训环境的搭建与利用,利用BIM技术搭建虚拟实训环境,模拟实际工程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计量与计价操作。这种方式既安全又经济,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实训资源不足的问题。
3.3. 教学资源建设

BIM教学案例库的开发,收集整理具有代表性的BIM计量与计价案例,建立教学案例库。这些案例应涵盖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工程项目,以便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BIM技术在计量与计价中的应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建设BIM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项目,参与企业的BIM项目实践,从而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4.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应用与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机构、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建设,我们有信心培养出更多适应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贡献力量。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应用与实践,是适应建筑行业发展趋势、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BIM教学平台、改革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更新教学内容和建立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未来,随着BIM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其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 海涛,周楠皓,周明雨,曹先省.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在光伏建筑一体化中的研究与应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6):2191-2196.

[2] 谢达良.应用BIM技术建造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方法研究[J].通讯世界,2018(11):310-311.

[3] 杜启杰.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效果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xx(36):207.

[4] 石磊.基于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XX(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