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一门学科,而且概念、规律和原理很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困难。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知识记忆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同学们也要根据学科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初中物理的一些记忆方法。
一、注重实践,联系实际
学习物理,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产和生活实践,以提高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例如,骑自行车上坡前加紧蹬几下才容易上去,这会加深我们对动能、势能及其转化的感性认识;又如,潜水越深,我们会感到水对人体的压强在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二、分析归纳记忆法
物理现象大多是有规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力求总结归纳出高度概括的语言,帮助学生记忆。譬如:电磁现象中的左、右手定则,学生很容易张冠李戴。但在理解的基础上,若能归纳出;“电→动”,(左手定则);动→电(右手定则)。”区别起来就很方便、也容易记忆。
三、自然联想,对比记忆
很多物理过程是完全对立的。如熔化与凝固,升华与凝华,汽化与液化,吸热与放热,会聚与发散,放大与缩小等。对此类性质相反的知识,只要掌握一方,则可自然联想到另一方,比较容易记住。比如熔化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那么物质的凝固过程就要放出热量;“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则“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正电”。
四、模拟实验记忆法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要想学好物理,就要重视观察、重视实验。而要做好实验就得学会使用各种实验仪器,了解其构造和原理。这些知识靠死记硬背是.难以奏效的。必须反复实验,在实验中加深理解,达到记住、掌握的目的。譬如:伏安法测电阻是初中电学的典型实验之一,做好这一实验的关键,就是要弄清其实验原理,了解所用仪器的作用,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制作一些模拟.实验器材。并要求学生经常运用这些模拟实验器材加强练习,从中逐步掌握电表的读数和量程的选用、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促进学生的记忆。
五、分类集中,区别异同
对于相似的物理概念和现象。往往会相互干扰而容易混淆,影响记忆。如果我们将这些概念分类集中,进行对比,区别异同,从而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就容易记忆和掌握了。比如光的反射和折射;液体的蒸发和沸腾;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异同;重力和压力;压力和压强;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等等。
六、加强实验,强化记忆
实验能调动我们各个感官的参与,并且使思维处于最极积、最活跃的状态。所以加强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环。因此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我们既要多观察实验,又要创造条件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完成小实验、小制作等。
七、理顺关系,掌握特征
学习物理时,要将繁多的知识编排整理,找出规律,然后抓住关键,记住特征。比如把零散的概念、公式,原理等沟通联系,整理成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使之成为某个知识链中的一个环节,使知识连成一串,结成--片,把它们之间存在的固有的必然联系,在大脑中组成一下的结构化知识,这样也更容易提取应用。
八、突出重点记忆法
初中物理中的概念规律有些很平淡、较简单;有些非常抽象、复杂,如不注意方法,都不容易记忆。譬如:“力”的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好像很简单,学生往往不求甚解,记得不牢固。教师在讲授力的概念时,应抓住“两个物体”。强调两个物体又有区别,一“施”(施力物体)、--“受”(受力物体)。这样讲授,给学生的印象就深,便于学生记忆。再如讲述帕斯卡定律时,应注意突出“加”、“密闭”、“大小不变”、“向各个方向”这些词。重点讲述这些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对于初中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字眼,了解其含义,突出其重点,这样学生就能记得牢。
九、掌握规律,程序记忆
按照物理的逻辑顺序,如实验的操作顺序,知识结构体系、解题步骤等编出简单程序,用数字表示出来,步步深入,环环相扣。例如使用刻度尺“七会”是“一会识别、二会选择、三会放置、四会读数、五会记录,六会多次测量,七会求平均值”;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虚二等三垂直”即一是成虚像,二是指物与像大小相等,物距与像距大小相等,三指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一要闭合、二要切割、三要-部分”;使用电流表要记住“二要二不二看清”即:要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要使电流从“十”接线柱流人电流表,从“一”接线柱流出来,不要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不要使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量程,看清电流表的最大量程,看清最小刻度。电流定律一章知识结构有“一条定建、二种电路、三种仪器、四个概念”等。
十、关键字词,重点记忆
物理概念和规律中有些关键词句要强化记忆,这样有利于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例如:一对平衡力必然满足“等大、反向、共线”的条件;反射现象满足“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即人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人射角。
十一、经常复习,巩固记忆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可知,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的,对于学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不要等大量遗忘后再去复习,而应趁热打铁,用复习来强化记忆,巩固知识,把握好节奏采用“循环复习”,即先回忆前几天复习过的内容,然后顺次进行新的复习,一般要求几天一个阶段环环相扣,并逐层提高。
十二、辩别特征记忆法
初中物理教材中有些内容,光靠背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应帮助学生从辨别特征入手,抓住其各自的特点加以区别,这样记忆就比较容易。譬如:简单机械中的杠杆.轮轴、滑轮等,它们都属于杠杆类简单机械,有着共同的特征,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它们的定量规律。然而它们的实质并不相同,轮轴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我们只要通过对动力臂、阻力臂的比较,就能很快把它们区别出来。这样整章知识就以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主线串为一体,学习起来就很方便,也便于记。
十三、系统复习记忆法
常言道:“有效反复是记忆的捷径。”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证明,学完一章后给学生进行一次系统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它能使所学物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清楚楚的几条线,而不是模模糊糊的一大片。这样的知识才便于学生记忆、易于理解。
十四、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爱好、才智、特长等不可能完全一样。因而应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法,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就能学得深、记得牢、用得活;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记忆物理知识的方法还很多,这里介绍的记忆方法,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在此基础上自己去尝试、实践、创新,总结出其它一些更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参考文献:
[1]裴家量,中学物理思维方法及应用[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20(12):227-24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李锦.巧用记忆规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J].物理教学探讨,2020(10):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