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需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及课外作业两种,能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从本质上而言,校本化作业设计能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学科知识引导,提升学科教育质量。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围绕新课程标准,及时改革传统作业设计形式,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校本化作业,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典型性,发挥作业的育人功效,以此为完善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夯实基础。
一、联系实际生活,丰富作业素材
物理新课标中提出应遵循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具体、鲜活、事实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物理知识,加强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满足其实际学习需求。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发校本化作业时,需注重联系现实生活,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作业素材,使其在完成作业的期间能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领悟到物理学科的奥秘,学会从生活中探索物理问题、了解物理知识,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得到较好培养。例如,在教学《运动的描述》一课时,物理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前往花园,实地观察花草树木、蜜蜂蝴蝶等动植物,随后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认为的“动”与“静”,二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等,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当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后,教师便可开展校本化作业设计,鼓励学生自主阐述运动的状态,帮助学生明确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理解机械运动的内涵、特征、本质,以此提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另外,作业设计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应盲目、随意的布置作业,而是要全面落实新课标理念,加强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及核心素养,推进物理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掌握设计尺度,提高作业质量
在初中物理校本化作业设计中,教师需掌握好作业设计尺度,围绕新课标要求,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突出作业的重点,构建完善的作业体系,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物理作业,真正爱上物理学科,达到理想的课程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一课时,物理教师可着重设计“典型性”的校本化作业,先通过课堂作业帮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相关原理,随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光的折射形式。在此期间,因物理教师会用到手电筒与平面镜等实验设备,所以在设计校本化作业时,教师也可将实验环节融入到学生作业内容,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物理实验,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通过该种作业设计模式,不仅能转变作业形式的单一性,还能锻炼初中生的实验能力,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进一步提升其物理核心素养。此外,初中物理课程具备实践性与基础性强的特点,若想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应立足于学校,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发展需求设计物理作业,利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校本作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改革物理课堂教学的目标[1]。
三、调整作业动态,培养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包括质疑创新、科学推理、建构模型以及科学论证等方面,是物理新课程中提出的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在初中物理教学期间,教师应在新课标背景下,利用校本化作业加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为学生创设动态化的作业完成空间与学习环境,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优化作业设计内容的同时,确保物理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物理教师可根据校本化作业设计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如提出“同学们,学校开展了许多次体育运动会,其中十分常见且重要的运动项目便是百米冲刺。我们都知道是由发令员在起点发令,由计时员在终点计时,这便能精准测算出运动人员的冲刺速度,并对其进行排名,那么此过程中,声音究竟是怎么传播的?”相关问题,学生听到问题后会开始回忆运动会中参加百米冲刺的情况,分析与思考教学问题,主动参与课堂。这时物理教师应及时设计校本化作业内容,让学生探究是发令枪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成功传播至运动员耳中的,鼓励学生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意识,促进其物理素养得以完善。
四、立足学习情况,开展分层教学
在新课标理念下,若想提升初中物理课程的教育质量,教师需立足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分层的校本化作业,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物理新课标中强调教学方式的多元化,鼓励教师在教学期间结合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目标灵活选择教学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校本化作业设计中,需合理把控作业设计难度,以校本化作业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使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不断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二力平衡》时,可给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课后作业;给基础良好的学生设计“了解二力平衡时物体运动状态”课后作业;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设计“结合教学内容,以实验的形式验证理论内容”课后作业,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以此提高校本化作业设计的有效性[2]。
结语: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设计校本化的初中物理作业,不仅能提升作业的质量与针对性,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深入分析新课标内涵,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不断丰富作业素材,调整作业动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并立足于学生学习情况,开展分层教学,有效平衡作业难度,保障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促进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照斌.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物理作业校本化的实践与思考[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1(35):139-140.
[2] 帅长英.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作业创新设计[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