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

顾晓东

鲁北技师学院,山东省滨州市

摘要: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与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培训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缩小城乡收入差异,解决人力资源缺失问题的主要措施,对推进社会的进步起着关键作用。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问题及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职业技能;策略;培训问题;农民工
DOI:10.12721/ccn.2021.15706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近年来,国家越发重视民生工作,实施了许多积极的就业政策及就业有点战略,缓解了我国几页总量性的矛盾。农民工作为主要就业对象,其就业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国家的整体就业形式。因此,需加强重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职业素养,打好精准扶贫的攻坚战役,维护社会稳定、和谐、长久的发展,从而为更好的建设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一、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

(一)个人层面

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因多数农民工的职业规划意识薄弱,缺少学习职业技能的动力,导致培训效果不佳。职业规划通常是指对个人职业生涯做出系统性、持续性计划的过程。农名工已离开农村地区,准备从事非农行业的工作,就需及时做出长远的职业规划。然而,绝大部分的农民工在进到城市前,都未思考自己今后的道路,只看重就业的收入,对于短时间内无法看到经济收益的职业技能培训,缺少热情,这不利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政府层面

首先,政府层面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监管力度相对薄弱。作为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的主要监督者,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将会直接影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效。然而,当前多数地区的政府仅将农名工的培训委托给当地的社会培训机制,没有构建科学的监管机制,造成人力资本投资浪费的现象。其次,各地区的政府部门和国务院都十分重视与关注农名工职业技能培训,且组织了多样形式的培训活动。但在资金投入、资源投入上普遍存在许多不足,无法充分满足农民工的实际培训需求,导致培训质量低下。

(三)企业层面

目前,国有企业在农名工职业技能培训上的投资相对较少,远低于大型民营企业、合资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农名工通常集中在私营企业或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工作,这类企业为了最大化的利益,往往会选择前往人力资源市场选聘的形式解决缺失技工的问题,较少对农名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很难提高整体的劳动力质量。此外,企业未将提升的技能水平反映在农名工薪资待遇方面,造成农名工缺失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动力。

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策略

(一)做好宣传工作,树立学习理念

为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强化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需及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帮助农民工了解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引导农民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理念,以此推进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首先,农民工个人、企业以及政府三方面都需正确看待职业技能培训的开展的重要性:第一,政府部门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借助手机、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传播平台宣传关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发布相应的培训就业信息,给农民工提供专业的职业介绍、职业规划指导等服务,使农民工与企业能够转变自身观念,主动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第二,企业要坚持以“经营人才才是企业经营的本质”理念,配合政府部门开展职工培训工作,以此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第三,农民工要及时解放自身的思想,“以技能成就梦想,知识改变命运”的就业意识,将职业技能培训当作职业规划的核心部分,提高培训动力。同时,对于主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政府部门需根据其技能掌握情况,为农名工推荐优秀的企业就业,使更多的农名工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中。其次,政府需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当做长期、系统的工作抓实抓好,大力支持企事业单位、高校以及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继续教育,拓展终身学习的渠道,确保农民工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升[1]

(二)强化监管力度,加强资金投入

政府部门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需及时强化自身监管力度,加强资金投入。首先,政府既要主动整合相关的职业教育资源,也要履行好监管职责,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评价机制。培训前需主动了解培训课程、师资力量的安排以及培训学员人数;培训中需定期巡查培训工作的情况;培训结束后,应依托相应的中介机构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情况、学员满意度、师资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此为后续的培训补助提供参考依据。其次,政府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主导者,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保障专项培训的经费,使更多农民工能拥有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提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三)整合培训资源,提升培训实效

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根本目的在于找到适宜的工作,因而政府部门和培训机构需在农民工返乡的农忙期间和春节阶段,开展针对性的培训需求调研活动,以市场的实际需求作为培训导向,按需开展培训工作,以此提升培训的实效性。在此过程中,政府需主动与企业进行合作,构建工学一体、产教融合的培训体系,满足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同时,也能有效强化农民工的创业能力与就业能力。其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教学方式、培训理念以及教学内容上,都需具备科学性和前瞻性,综合考虑劳动就业市场上的人才需求,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在周末阶段或晚间开设农民工微信课堂、网络学堂等,让农民工自主选择相应的培训时间,有效解决工学矛盾的现象。另外,企业和政府部门要共同建设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既要从职业学院聘请专家人士为农民工讲解理论知识,还应从企业中挑选一线工人与优秀管理者开展实践教学环节,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促进职业技能培训质量达到理想效果[2]

结语:综上所述,当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问题主要分为个人层面、政府层面以及企业层面,其中个人问题在于多数农民工缺少职业学习的意识和明确的职业规划;政府问题在于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企业问题在于缺少培训资源、培训形式单一等方面,使得农名工职业技能水平难以提升。对此,为转变该现象,需及时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引导农民工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不断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并通过整合培训资源,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性、实效性,以此推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鑫.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分析及解决路径研究[J].现代农机,2020(03):35-36.

[2]彭素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9,20(04):14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