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徐佳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第三中学,335500

摘要: 当前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深入进行中,对各学段年级、各学科都已经有了新的课程要求和教学标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要坚持与时俱进,改善历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创新教学管理手段,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树立以人为本、以提高高中生自己为学习主体的教学观念,实现学生多元化、开放化课堂教学,真正将学生素质教育活动融入高中历史教育课堂中。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DOI:10.12721/ccn.2021.15760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自新教材课程教学改革正式问世以来,教师一直被国家要求努力创建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室,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管理任务和新的教学发展目标,提出了以学习者为对象的教学主题,并努力培养广大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1 新课改背景下的我国高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存在必要性

1.1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结合新课程的目标,可以解决高中课堂教学的创新,满足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需求,使学生学习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例如,在这种实际情况下,学生仍然可以根据学校历史课程学科的不同特点科学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历史学习知识内容,并尽快适应新学期学习的教学要求,并通过科学选择适当的历史知识内容来充分激发广大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展现历史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价值。

1.2实现分层次教学

结合我国高中历史课程的不同教学特点,运用新的历史课程理念改革教学,将为高中生创造一个分层的历史教育教学环境。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要求选择好的课程内容,以便每个学生以后可以不断加强他们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历史专业知识水平,了解我国高中历史知识课程也是分层学习教学的根本目的。

2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

2.1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学校教学观念主要是将学校教师自己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故学校教育的教学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方案制定主要由学校教师自己安排,学生一般往往是被动地选择接受老师教育。以往的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部分学校的文科学生接受的历史教育有一定的差异,文科生是将历史作为应试教育的一部分;而对理科生来说,一般不再进行历史教育。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落后的历史教学观念,不再单纯为了考试而教育。比如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当一次老师,为大家讲解知识点。首先,告诉学生下次历史课堂需要讲解的内容,让学生准备好。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该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课堂上,学生讲解完毕之后,再由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指出优秀的地方和不可取的地方,在不断的优化中,提高学生讲解历史内容的效果,进而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

2.2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我们过去的高中历史教学课程理论教学中,不可能允许部分学生私自提出历史问题,以免严重打扰任课老师的历史教学指导思想,并担心这会影响课堂秩序。但是,如果学校要不断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综合质量,就必须不断激活课堂教学活动氛围,增强学校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与文化交流。采用以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真正激发广大学生的强烈好奇心,教室就会变得无聊,也不能真正唤起广大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强烈兴趣。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并被动地做笔记。学生必须积极思考和采取主动行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2.3创新历史课程教学方法

通过对历史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需要积极创新课程改革的新观念和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整合各种课程教学,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对学习的兴趣。使我国高中历史教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能够与时俱进。一般这种情况下,在我国历史学科课程的整个教学指导创新中教师应做到:首先,在历史课程教学指导中,教师应该可以将中国历史与社会实践相关知识相互地结合,让广大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日常生活实践来学习分析掌握历史知识内容,从而更好地充分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次学习中,使全体学生的思想综合文化素养和思想历史文化意识水平得到了较大全面提高。

例如,在今年高中历史学科必修一"伟大的抗日战争"课程专题引导中,教师甚至可以在每次课程引导开始之前预先搜集当年日军侵略罪行相关资料,简单化地阐述当年日军强略侵华的主要危害以及引导人们团结的精神重要性。在高中课堂问题导入探究环节,可以通过当今国际中日关系发展现状分析有关资料图片以及相关视频等为广大学生教师提供丰富的问题探究分析资源,引导广大学生在相关问题探究分析中紧密联系实际,增强广大学生对相关课程内容的综合学习探究兴趣。在通过重难点和小知识点的学习之后,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让全体学生深入思考当时日本人们日常生活与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差异,使全体学生能够加深对抗日战争的深刻理解,掌握当时日军派兵侵华的主要罪行。

2.4明确教育目标,提升教学质量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打下基础。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围绕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教学目标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过程方法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某种方法,如合作学习、问题探究等,对教材基础知识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进行探索,转化成自身内涵,构建完整的学习网络。情感态度则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意在提升学生的历史观念与道德修养。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围绕教材内容科学设计教育目标,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中情感态度得到培养,形成主动学习意识。确定学习目标后再以此进行针对性教育工作,使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得到培养,为学生历史素养形成打下基础。

2.5整合教学资源,开阔学生视野

由于教材篇幅有限,无法容纳更多的历史知识,不能促使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历史信息,如诗歌、历史故事、影视作品等,借此丰富教材内容,为学生了解更加具体、全面的历史故事做好铺垫,促使学生客观态度的形成。我国有非常丰富的历史资源,在课堂上可以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理解历史文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教师要注重历史资料的挖掘与运用,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相关的资料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此外,高中学生已经具备独自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收集历史信息,课上利用教材知识分析历史故事的真伪及历史意义。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教师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掌握历史知识提供便利,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动力。日常教育中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教育资源的优化与创新,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实现高水平教育。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下,要真有效改善我国高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管理现状,就必须努力增加高中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传授高中生如何学习历史技巧,提高高中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将历史教学任务目标基本理顺,重视高中历史教学细节,推进历史课堂教学导入。

参考文献

[1]尼玛扎西.探究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实效性[J].学周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