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

杨霞

海南省东方市感城中学,572633

摘要: 随着改革教育的不断深入,历史课的教学方法日趋丰富,使初中历史教学发生了相对应的变化。教师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体会到历史知识的价值,要运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利用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方法,来充分地调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方式;优化;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62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教育教学观出现了很大变化,在传统教育中人们不但关注学生的分数与成绩,同时开始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心态和价值理念等,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训练,可是在中学历史课程中,因为它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要求学习者记忆的东西比较多,所以,历史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就较多。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怎样更好地提高史学课程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引起许多一线历史老师的关注。

一、初中历史教学方式优化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作为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课程,在初中基础教育课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等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还可以有效地对初中生进行思维教育和创新能力训练。老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进一步优化和革新历史教学方法,并从中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研究历史的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思想创新,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活跃历史课程的教育气氛,进而提升历史的教学质量。

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初中历史教育普遍只注重于片面的历史知识点介绍,而忽视了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把握,使初中历史教育失去了教学的本真。从初中生的历史文化理解视角出发,初中历史教育往往与现代生活相对脱节,学生无法全面掌握。此外,当前传统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相对滞后,教师无法把抽象化的历史理论知识整合到学生的实际学习中,严重损害了传统初中历史课程对学生价值观养成的引导效果。所以,教师对传统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加以改革,研究在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是传统初中历史课程中十分关键的环节。

三、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对策

1. 加大对初中历史老师的培养,提高老师的自身水平

想要进一步提高现阶段初中历史的质量,就需要改善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滞后、观念落后的状况,如此就可以保证学生处于一种比较良性的环境中学习,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那么这就需要教育课程组织加大对初中历史师资的培养,以打造一批优秀的历史教师,这是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质量的前提保证。在对初中历史老师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先对教师实行严厉的考核,然后遴选,并着重对教师的知识、方式乃至价值观等加以培养,让教师的方式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风潮,在教育的过程中,可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充实教育手段,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习者提供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改善当前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现状,从而提升学校教育的整体品质。

2. 培养学生强烈的历史习兴趣

在我国社会历史教育中,首先教师要培育学生强烈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在社会心理学上被定义为:人类力求认知某些物品和热爱某些社会活动的现象,同时又是人类情感的一个反映,对于缺乏趣味的事物,人类不希望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显得比较富有吸引力和趣味性。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为基础,进行寓言教育,把历史知识点渗透到寓言之中,这会吸引学生的专注力,这有利于学生更迅速地了解历史知识点。

3.建立创新型师生关系

改变传统课堂中老师"传授者"的地位,构建公平交互的课堂教学,构建起公平和睦的、交互共存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老师只有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教育经验,知识的传递路径是不可逆式的,缺少老师互动式的信息沟通交换。新课改造背景,需要老师走下讲台,走入学生之间,作为学生的好友和聆听者,设定多样化的情境,让学生自由发声。例如,讲述"鸦片战争"历史事件时,老师可能指出"如果说当时林则徐并未禁烟,那么英国人是不是就不会启动侵略战事"之类的提问,以启发学生的探索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对中国历史大事的认识与掌握。另外,老师要引导学生都能在参加历史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中,要针对不同阶段的社会历史习者特征,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和指引,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习兴趣与热情。言而总之,历史老师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创新师生交往,构建和睦、友好的新师生交往,以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程目标需要。

4、抓住时代脉动,把课程教育和时政有机融合

在许多老师看来,历史发展就是已经过去的、曾经发生过的大事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需按部就班地告知学生事情的发生原因、经过、后果即可。但这些观点却把历史发展和当代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剥离,把二者完全分割开来了,这无疑是错误的,对历史发展本身来说,其出现过的大事情尽管是偶然,但从发展的视角分析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所产生的必然现象。从这一视角出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保有发展观念,把历史教育与时代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这要求初中历史老师必须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抓住时代脉动,把历史文化学科教育内容与时政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其实,在许多传统教育情景下初中生对发展史是没有动机的,因为这些学校都认为历史作为人类曾经发生过的重要事件,对于现今社会来说缺乏相应的参考价值与积极意义,这限制了历史课堂的教育进步和发展空间。而如果当初中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思想逻辑等和当前社会时事融合到一起,时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时下社会中所发生事情的总体了解,更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与动机。

5、培养初中历史教学的参与意识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学习者应是老师授课的主导,而老师则是学生的主要指导人。历史教材中,对师生人际关系的处理直接影响着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而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又是历史课堂活动中充满活力的前提条件,当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比较和谐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教学成绩自然地会有所提高。但一旦学生对自己的历史老师工作缺乏兴趣,便会缺乏授课激情,老师授课就较差,所以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对学生的自主性影响,并采取适当措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发展史课堂活动。这就需要老师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并重视学生的亲身参与。

结语

历史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求每个历史老师都坚持不懈,勇于优化和革新教学方式。历史教学中,老师们必须针对时代发展趋势和学生身体发展的所需要,对中国传统课程观念和现代教育观加以科学的扬弃和总结,善于发掘和运用传统课程中能够培育学生优秀性格的历史素材,并训练学生具备相应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对历史形成更强烈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对历史的教育水准。

参考文献

[1] 王泽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J].知音励志,2016,4:31.

[2] 刘彩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优化创新[J].教师,2015,3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