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渗透策略

廖菁芸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实验中学,341700

摘要: 初中历史课程中会涉及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老师通过讲解我国的历史重大事件,让学生对中国的经历有所了解。同时也能够对一些重大事件的解读,让学生有一定的爱国意识,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到家庭与国家幸福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从自我做起,不断地约束自我,优化学生自身的行为。本文立足于初中历史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渗透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初中历史;家国情怀;课堂教学
DOI:10.12721/ccn.2022.15763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在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十分重要。历史学科蕴含丰富的家国情怀素材,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本文对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以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使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渗透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中学生是培育爱国情怀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们构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对初中学生来说,要让学生对中国历史有着深刻的认识。对一个国家来说,历史是过去的沉淀,是未来的导向;对一个人来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不断丰富并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加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提升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从何处而来,往何处而去。但是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存在一定的消极情绪。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老师强调的是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所以学生对历史学科在很大程度上认识比较片面,认为学好历史学科需要大量的死记硬背,导致很多学生容易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渐渐地对历史学科出现厌弃心态。通过老师实际的调查和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蕴含的重要意义认识并不深刻。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渗透策略

1.树立整合意识,做好家国情怀的梳理工作

历史教科书家国情怀的知识点比较分散。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整合意识,做好历史教科书中家国情怀的梳理工作。在对家国情怀知识点进行梳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确定相应的主题之后,让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并尝试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加以呈现。

例如,在教学“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一章节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家国情怀内容进行梳理。引言部分提及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一个知识点是“九一八事变”,教材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的结果,并对“九一八事变”产生的影响进行论述,还讲述了中国人民在面对侵略时奋起抵抗。在教学中,教师可插入相应的史料,以加深学生对抗战的认知。比如,可引入相应的图片或影视资料,反映东北抗联的战斗生活,让学生感受抗战的艰苦卓绝,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讲解“华北危机”和“一二九运动”时,教师可呈现反动军警镇压爱国大学生的图片,并融入相应的史料,让学生感受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在讲解“西安事变”时,教师可融入张学良、杨虎城对时局发表宣言的材料,让学生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教师还可以借助知识拓展部分中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讲述创作者张寒晖的故事。

在对这一章节历史内容进行梳理时,教师可将家国情怀作为一条主线,串联诸多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感知不同的历史人物,了解他们为国家所作出的牺牲和努力,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开展历史实践活动,践行家国情怀教育

家国情怀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还需要贯彻落实在实践中,这样才能确保将家国情怀教育落到实处。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理解家国情怀,更好地践行家国情怀。

例如,在教学“南京大屠杀”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设计和开展以下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义务讲解员的身份,写一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解说词。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需要访问幸存者,需要组织语言,信息收集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锻炼和培养。部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近距离地感受纪念馆中的氛围,牢牢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没有这方面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下载网络平台上的资源,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加深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能让学生意识到历史的沉重,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就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尝试和探索的机会,使家国情怀培养进入到更加理想的状态。

3.参与课后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精神

课堂上短短几十分钟对学生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的培养远远是不足的,这时候就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共同努力。可以根据学生课后的时间,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或身体力行地参与一些社会活动。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多去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进行参观,向为革命事业奉献生命的先烈们致敬。通过瞻仰先烈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先烈们在为国家独立,民族斗争所付出的一切。体会革命先辈坚持不懈,排除万难的优秀民族精神,同时可以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怀。

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各种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也深受观众赞扬。例如《大秦帝国》电视剧系列,《河西走廊》历史纪录片,《我的1919》历史电影等优秀影视剧作品,依据可靠的历史资料,深度还原历史事件,这些作品不仅仅涉及对学生们家国情怀和民族团结的培养,更深层的意义是尽可能还原客观的历史事件,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还能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学习历史课程的意义。通过读后感记录学生自己的学习心得,有助于对中国历史更清晰的认识,更好地接受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

结论: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的历史教学需要高度关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其中家国情怀素养是重要组成部分。家国情怀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家”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已成为新时代公民教育的应有之义。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使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程豪.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的教学优化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93):135-136.

[2]薄艳波.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69.

[3]杨晓萌.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地方史资源培养家国情怀素养[J].科幻画报,2020(10):113.

[4]陈琼娟.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途径初探[J].学苑教育,2020(25):35-36.

[5]谭洁.新课标背景下世界史教学融入家国情怀培养探究[D].西南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