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

杨瑞

黑龙江省北安市实验中学

摘要: 教师进行高中历史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对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重视,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历史史料,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帮助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以保证历史教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开展分析,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DOI:10.12721/ccn.2022.15767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要求制定最佳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案,并将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历史知识,认识到学生历史知识的重要性,最终达到提升其历史素养的目的。

1核心素养的内涵

就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分析,可知,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现在仍旧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其会受到不同国家国情因素影响,常用的核心素养定义一般主要包括:国际经合组织定义和欧盟定义,其中国际经合组织认为核心素养主要为个人实现终身发展、自我发展、充分就业、融入社会所应具备的态度、知识和技能,三者集合在一起就是核心素养,其本身具有可以迁移的特点,其的功能更为多样性。欧盟所定义的核心素养主要为一个人在知识社会中融入与自我实现、就业应具备的素养,具体素养主要是指态度、技能和知识。通过上述表述,可知核心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应具备的素质和关键能力,这样其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并且核心素养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可以通过学习的方式不断完善、发展,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历史学科指导思想,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而提出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愈发突出,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对于改变过去“重知识,轻思维”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

2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措施

2.1合理利用思维导图

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历史本身具有包含信息较多的特点,这些信息涉及各个方面,基于此,教师开展历史知识教学时,要不断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这样其才能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思维导图,重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将历史事件和人物放置在特定的时空下,这种方式能够增加历史人物与事件之间的联系,借助颜色、符号、形象等方式记忆历史知识,按照人们大脑的记忆规律设计思维导图,保证学生的抽象记忆能够与形象记忆统一,快速理清历史时空线索,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发,“同学们,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是什么时候?”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是夏商周时期。”之后又对学生说,“同学们,那夏商周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是什么?”学生回答说,“分封制和宗法制。”此外,按照同样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和思考秦朝至明清的政治制度发展,然后让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和各个朝代的制度特点,设计思维导图,将一些重要的制度进行重点标注,这样,学生就会在这个历史思维导图中清楚地看到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以及在各个朝代的表现形式,学生的时空观念得到了有效的构建。

2.2运用小组合作方式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开展期间,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方式的运用,充分发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以学生为历史教学工作的主体,转变传统的历史知识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正确看到历史事件,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其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本身为一门富有魅力、内涵丰富的学科,其可以在这门学科中学习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同时,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学生还能端正自身的历史观念,学会正确运用这些史料,提升其的历史解释能力,掌握更多历史知识点。

例如:在讲授《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一课时,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自主展开学习探究活动。教师给学生设计两个探究问题,“通过自主搜集史料,查找罗马法的内容以及《人权宣言》《权利法案》等相关内容,认识罗马法对西方法律制度建设发展的意义。”“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中西方法律发展的差异,以及现代法律制度中体现的罗马法精神。”学生自主通过图书馆查找了相关史料,包括波利比乌斯的《通史》、西罗多德的《历史》以及狄奥尼修斯的《罗马古代史》等,同时还在网上查找了有关西方法律发展史的相关资料。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史料,对罗马法的内容和特点就有了更加清晰和全面地认识,自己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如“现代对财产权的保护来源于罗马。”等,通过合作探究,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不断提升。

2.3充分发挥历史纪录片的价值

教师讲解历史知识时,要充分发挥历史纪录片本身的价值,根据课程讲解内容播放部分历史纪录片的片段,以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其的唯物史观念,提升其的核心素养。历史是一部深刻的教科书,在我国的传统中一直强调“以史为鉴”,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历史的教育意义。历史纪录片是诞生于西方的产物,近年来在中国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它通过对历史画面的有效还原,传达出丰富的历史信息。教师可以利用历史纪录片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场面中感受历史的呼吸。

例如:在讲授《抗日战争》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大抗战》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运用了许多原始影像和照片,对14年的抗战历史进行一次系统全面、客观生动的历史回顾。学生在看到“南京大屠杀”这部分内容时,纪录片中记录了日本人的残酷和血腥,对南京的无辜百姓进行枪杀和活埋,在观看中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另外,在看到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坚持和反抗时,华北的百姓和红军用“小米加步枪”阻挡了日军的一次又一次攻击,学生也被当时人们的反抗精神所感染。通过历史纪录片的观看,对学生造成了视觉上的直接冲击,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3总结

为了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水平,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按照一定的时间线构建历史知识框架,理清历史事件的脉络,保证历史课堂教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运用,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身对历史事件的看法,提升其的历史解释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保障其能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参考文献

[1]陈正桃.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7,000(007):223.

[2]尹泽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2):2.

[3]周胜.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16):1.

[4]陈旭中.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00075-0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