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策略探究

陈玉瑜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362333

摘要: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教育的作用也在不断变化。新课程改革提出,新时期的教学应该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以培育具有一定素质的高素质的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现代课堂教学也出现了全新的特征。初中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它涵盖了古代和近代的人文、政治、科学等各个领域,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逐步被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信息化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75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随着教育与教学的持续变革,各类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丰富和生动地展现历史文化内涵。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引入现代的科技,采用创新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确保初中历史教育质量。

一、信息技术下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初中历史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成效。首先,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教育手段,但是一些初中历史教师却由于缺少创造性,死记硬背,尽管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教育手段,但其实质还是以“填鸭”的方式进行,比如把课本上的知识摆到了课件上,这样做仅仅是为了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而不会转变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地学习。其次,初中历史教育的信息化教育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质,而一些初中历史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还不够透彻,难以把信息技术和历史知识结合起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后果。最后,由于对信息化教学的过分倚重,造成了信息化教学的单一和死板,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信息化教学的要求,但是在初中历史教育中,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而不能一味地使用,否则会使学生产生抗拒,从而影响到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下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策略

(一)营造历史情境,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历史与其他学科存在着一些差异,所以历史书上所记载的事件往往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特别是中外古代史,使学生难以把自己的历史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产生了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自我发展。为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情境,改变枯燥、抽象的教学环境,使历史和现实相结合,从而使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比如,在《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的视频,向学生展示“一带一路”是如何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建立的双多边机制,建立区域性合作平台,让各国之间建立起政治、经济、文化、文化的利益、命运和责任。然后向学生展示秦汉时期的疆域图,并向学生提问有什么不同,再介绍古代的西域风情和美丽的资源,引导学生按照张骞的路线去学习这节课程。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把这一段分为若干个小段,首先展示的是甘肃敦煌,展示“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敦煌壁画,询问学生西域所代表的地域,张骞为何出访,又有何成就,二次出使与第一次有何区别,从而唤起了学生的自主性,并反思张骞入西之事对我们的启示。张骞的下一个目的地是新疆鄯善,展现鄯善的居民,让学生了解新疆是中央统治时期的,同时也是建立西域的。接下来是新疆喀什的疏勒市,向学生展示一种来自本地的丝绸商店的丝绸,并向学生讲述罗马统治者恺撒曾经使用的丝绸,并询问了中国丝绸是怎样流传至欧洲的,以及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海陆交通线路。在此期间,学生能够清楚地掌握张骞的行军路径,并能够积极地解答历史问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通过引述当前的热点事件,培养学生的思维

时事指的是最近的新闻,而历史则是过去的事件,两者相融合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思维,了解历史知识之间的关联,让历史成为近代发展的基础。在当今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学生能够及时地掌握当前社会的动态,并对当前的社会问题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比如,在《科技文化成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国家的2022年太空规划,并向学生展示中国首个太空项目的中心舱位,嫦娥五号将进行全面无人返回,完成三个阶段的探索,以及中国的扫码支付技术、人工智能的研究,以及袁隆平博士发明的“超级大米”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发展。然后将课程的内容引入课堂,展示科教兴国的策略,让学生通过对科教兴国的了解,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到科技在教育中的作用。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图画,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国家在核电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科学技术成果、科学文化成果以及现代科学家的成就。通过比较教材所取得的成绩和当代成绩,了解中国的强大和繁荣。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扩充历史课程信息,强化学生对过去历史知识的认知,通过阅读与理解来提升学习品质。

(三)运用历史观,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知识既包括了以往的事情,也包括了考古学者的视角,教师可以运用这些视角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历史思维可以引发问题,让学生产生新颖独特的理解,所以在初中历史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展示自己的理论,更要通过介绍考古学家、史学家的历史观念,发掘历史的新材料,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气息,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力,因此要把信息化的教育与网上的资源库相融合,在大量的史料资料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并积极地去探究。比如,在《百家争鸣局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百家争鸣》中方尔加先生所说的“孔子眼里的仁义礼孝”,让学生认识到孔子对“仁”、“义”、“礼”、“孝”等方面的认识,从而为课堂的学习打下基础。接着,出示“全球祭孔”的照片,并询问为何今天仍有许多人怀念先贤,请学生谈谈看《百家讲坛》时的感觉和体会孔子的理念。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制定老子与孔子的信息档案,把老子与孔子的政见分开,以区分对“仁”的认识。展示“曲阜三孔”的照片,询问学生孔子的历史位置和百家争鸣的历史缘由。然后,在教材上列出战国时期儒、墨、道、兵等诸流派的代表性人物的时代、著作和思想,并请学生猜测一下这些话的出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新的思想,并能唤起学生的感性思维,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新世纪的教育界蓬勃发展对初中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初中历史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革,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充分了解当前的历史教育的弊端,重视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断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丰富和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历史的学习之中,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屈钊昕.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摭探[J].成才之路,2019(31):67-68.

[2]林婷.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当中的有效运用[C].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第一辑).海归智库(武汉)战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9:34-37.

[3]梁贵格.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