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信息时代的到来,推动计算机技术被社会广泛应用,针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单单是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求具有高超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就需要学校在计算机专业培养方面,加强学生的实际技能应用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实力。而项目式教学方法是一种能够有效改善单一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在一起的创新型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式教学的基本应用现状分析
新时期社会对于人才的判定有着新的标准,如信息技术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受关注。这也就说明,当前高校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指导内容不够全面,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进行创新。而项目式教学方法是社会变革和教育政策的双重动力下衍生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基本教学方法,旨在培养综合实用型人才,为信息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储备[1]。
项目式教学并非真的是一个项目工程,而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项目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成为项目教学的指导者,而学生才是项目教学的主体,针对项目的设计、具体的操作以及总结都是需要学生来完成的。这时的教师也是区别于企业的领导者,在教学项目进行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引导他们完成项目教学内容。借助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融合,有效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性。采取项目的形式展开教学,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而言,是一种教学方式的革新,也是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完善。因为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掌握需求,通过项目的方式,还可以增加小组成员间交流和互动,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有助于后期他们步入社会开展工作。
二、项目式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完善教学思路
将项目式教学方法应用到计算机网络课程中,主要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和提升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应用能力。针对具体的项目式教学课堂搭建,首先,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完善,以此开启项目式教学的课堂体验。为了满足课堂效果,教师可以从这几方面去对教学思路进行补充,第一点就是保留原有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部分,就是指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基础。因为项目式教学开展是基于学生具有基本的理论知识能力,基础部分是所有知识的起始点,无法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也就没有办法顺利开展实践活动。第二点就是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这个是在理论知识基础上的知识升级,只要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结合,可以顺利开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项目。最后就是教学思路要将整节课的内容落实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上,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教师整理好思路后就要将整体教学内容转化成项目式教学的模式,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时,获得知识,帮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知识理论框架。
(二)项目设计和学生分组
虽然课堂教学形式转变为项目式教学,但是教学内容依旧以计算机网络的教材为主,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在项目设计中,不仅是以教材为主,还可以增添一些实用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内容。比如在学习Web网络IP地址设置时,就可以针对教材内容的基础知识展开,设计和教材内容相关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依据教材设定内容进行项目的前期准备,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深化Web的域名和地址间的关系。逐层去渗透了解网络内容,可以设置分组的形式,进行分组模拟破译对方的网络IP地址,以组队的形式提高实验的实行性,也是帮助学生们提升对于知识的交流,进而更好地完成项目。
(三)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操作
因为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很多知识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因此在项目式教学中,可以让教师先为学生进行示范操作,针对学生的疑问,要及时解惑,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内容,以便于他们更好地完成教学项目。比如在学习OSI参考模型及网络协议这个实验项目时,就需要我们教师优先给学生们展示下OSI参考模型的五层体系结构,课上可以利用微信这个通信软件对OSI参考模型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然后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结合QQ进行信息的传达和输送。让他们具体了解信息是如何从主机A传送到主机B,也就是A同学的信息内容转变成数据代码传到主机B的过程。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错误操作进行指正,并带领学生进行错误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融合[2]。
(四)课后教师的点评和课堂总结
在学生完成项目实验后,教师要及时整理分析整堂课每个小组的表现,然后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自身的优势和短处,并积极进行改正,有利于学生养成查缺补漏的好习惯。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堂课学生的表现,据此对学生下一堂课的分组进行调整,确保小组内的学生可以优势互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教学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先进行课堂总结,然后教师再补充说明,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是完善课堂教学的过程和对项目内容的总结记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
(五)学生的课后反思
项目教学结束后,教师对于学生的课上点评,有助于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归纳。教师也是要进行课后的教学反思,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开展积累经验。针对项目式教学方式,教师首要注意的就是学生的承受能力,因为每个学生的承受能力不同,这也就导致在极短的教学时间内,有的学生没有完全掌握基础知识,就开始进行项目实验,因此,在开展项目时要注意分组情况,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给足学生的自由讨论时间,让他们在互动交流中完善知识体系。其次,对于课堂中角色的转变,教师要起到带头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帮助他们养成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引导他们积极完成实验项目。最后就是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社会对于计算机领域的需求,将学生的学习重心转移到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上,以便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作为高校中的课程,是学校为了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项目式教学法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对于计算机网络教学应用该教学方法是可以帮助学会通过实验项目的形式,增加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帮助教师完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马翔. 项目驱动式教学在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09):220-221.
[2] 孙玉杰.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项目式教学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24(15):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