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素养的内涵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背景下,教师素养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和前提,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素养,才能保证学生的素质得以有效提升。所谓的“素养”是指在教师自身先天的生理基础上,通过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后天的学习,所激发出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要求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另外,在新世纪环境下,教师素养是每一位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同时也是一位优秀教师所必备能力和具有的专业品格,将两者有效融合起来就是“立德树人”视角下的教师素养。在教师正式步入教师行业前,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所拥有的公民品质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活动中所形成的个性、独特的价值取向、生存能力和知识结构,这些是每一位公民所该具备的基础素养。而教师正式步入教师行业后,公民基本品质提升为教师专业素养,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中,结合实践教育教学经验所建立起来的且符合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素养,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教师素养。
二、“立德树人”视角下提升高中数学教师素养的意义
(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要求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等环节中,贯彻各个阶段的教育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且教师要围绕着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学科体系设计教学目标,并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可见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对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心。
(二)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内在需求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背景下,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对某个学科不断努力学生,所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更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高中思想政治是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德育的“主渠道”,占据重要地位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承担着双重任务:学科知识的传授、德育的培育。
三、如何提升高中数学教师核心素养
(一)专业知识素养的提升
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和定理,是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而数学老师正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提升的桥梁,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在语言素养方面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更好地达到数学教学目标。首先,熟练的掌握数学概念和定理是数学核心素养提升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讲解的能力,要做到在讲解清晰概念和定理的基础上,深入浅出的让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点。其次,大量的习题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不断地练习中才能做到对数学知识的熟练掌握。
(二)建立数学课教师素养自我提升的激励机制
为了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整体素质水平,必须要建立对应的教师素养自我提升机制,可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和制度,并加以有效实施,以此来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并改变传统对教师考核机制和相关指标,选择以物质或者是精神激励的方式,制定出多元化、科学规范的教师评价机制,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或者是开展讲课大赛,增加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创新的动力,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良好的教研创新素养
教研与创新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素养。教研与创新素养对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有益,对中学实施数学研究性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素养,是国家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根本途径。数学教师的教研与创新素养是指在数学科学和教育科学指导下开展教育课题研究、探索数学教学规律、优化数学教学方案和解决数学教学方法。
四、高中数学教师教研方面必须掌握的技能
(一)数学专题研究
如怎样求函数的最值,怎样提出猜想,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培养数学思维,如何培养数学的六大核心素养,如何教会学生发现解题的思路,怎样才能搞好高考复习,怎样研究高考试题等。数学教材分析、处理与开发。对教材本身的探究:如概念叙述的严密性,图表绘制的精确性,例题的典型性、思维性、育人性等;对教材发展的探究:如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改进前后的利与弊等,教材中是否蕴含时代特色;对教材地位的探究:如教材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教学使用程度的调查分析,教材对学生的影响等。
(二)数学教学创新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理论如何运用(如核心素养如何走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三维” 目标、“ 四基” 目标、“ 四能” 目标、“ 六核素养” 目标如何落地生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如教师启发式、问题探究式、师生互动式、学生自主式、合作式等),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设计,问题串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设计,信息与媒体的使用,教学时间的分配,板书的设计等,这些内容都是教学设计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引入新课时如何创设情境、如何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探究学习时如何把复杂知识简单化、如何把抽象概念具象化,例题精选的原则,总结时如何让学生总结数学方法、提炼数学思想、形成认知结构、积累鲜活经验,布置作业如何体现分层教学要求等。
(三)学习指导
主要包括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学习困难的化解与克服,自学能力的培养等。教学反思(反省)。反思是教学研究的基本形式,是教学创新的重要动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反思是批判性思维的内核。
(四)反思和总结
教学反思是本人对教学过程的全面回顾、反复思考、严格审查、评价和追问。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依据教育理论,既肯定教学中的成功,又思考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反思还包括对教学新理念、教材、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前后变化、教学设计、学生作业中出现问题、观摩课等的反思。教研成果撰写是指把成果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写出来。
(五)结语
对数学教师而言,育人的主要途径有师德育人和数学学科教学育人等,前者更具紧迫性和重要性。教师数学学科育人素养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 五育” 的素养。而德育位于“ 五育” 之首,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德育包括劳动教育中的不少内容,德育也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德育中的理想信念、个性品质、学习习惯等对学习数学有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柳娟.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师素养研究述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2):91-93.
[2]易保中.高中数学新课标的思考与数学教师素养的提升[J].新课程(下),2018(1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