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

马华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历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其中,史料教学法因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显著的教学效果,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以期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
DOI:10.12721/ccn.2024.15790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中历史教学也在寻求创新与突破。史料教学法,作为一种注重实证与探究的教学方法,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它通过引导学生直接接触和分析原始史料,不仅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和可信度,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以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高中历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热情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点的灌输,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而史料教学法通过引入真实、生动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历史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解某个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记录等史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这些史料,自主构建对该事件的认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促进学生历史知识想象力的发展

历史是一门需要想象力的学科。通过史料教学法,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史料中的信息,想象历史事件的场景、人物的情感等,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此外,史料教学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面对多种史料时,学生需要学会辨别史料的真伪、分析史料的价值,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人文情怀见解的产生

历史不仅仅是事实的堆砌,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通过史料教学法,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文化、思想、情感等因素,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决策和行动。史料教学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包容心。通过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和事件,学生可以更加包容地看待世界的多样性,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运用建议

(一)重视史料的选择

在运用史料教学法时,教师对于史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为例,教师在准备这一课时,可以从多个渠道搜集相关史料,如晚清时期的经济报告、贸易数据、地方志以及时人的日记、回忆录等。这些史料不仅确保了教学内容的真实性,而且通过不同类型和来源的史料,能够向学生展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全貌。比如,教师可以引用晚清海关的贸易统计数据,展示中国对外贸易在近代的急剧增长,从而揭示出中国经济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通过引用当时商人的回忆录或地方志中关于当地经济变迁的描述,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具体表现。在选择史料时,教师还要注意史料的适切性。对于高中生而言,过于复杂或晦涩难懂的史料可能不利于他们的理解。因此,教师需要挑选那些既能反映历史事件本质,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史料。例如,在上述课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通俗易懂的文献资料,如当时报纸上的经济评论或政府的经济政策公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通过这样的史料选择和应用,教师不仅能够让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以教材作为课外史料教学依托

虽在运用史料教学法时,虽然课外史料的引入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但教材始终是教学的基础和核心。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将教材与课外史料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在教授《辛亥革命》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背景、过程和意义。然后,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外史料进行补充和拓展。例如,可以引入当时革命党人的宣言、清廷的诏书、民间的反应等史料,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辛亥革命的复杂性和多面性。通过对比教材和课外史料,学生可以发现教材中的简洁叙述与课外史料的生动细节之间的互补关系。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分析能力。以教材作为课外史料教学的依托,既能够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又能够通过课外史料的引入,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在《辛亥革命》等历史课题的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实践价值。

(三)在教学中适度应用史料

在实际教学中,适度应用史料是至关重要的。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为例,教师在运用史料时,必须注意筛选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有代表性的史料,避免堆砌大量无关或重复的材料。在讲述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观点时,教师可以选取几位关键人物的著作片段或言论,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代表性观点,通过适当引用和分析这些原始材料,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启蒙思想家的智慧和影响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反映当时社会背景的历史图片或文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在呈现史料时,教师也应注意方式和方法。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要确保史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误导学生或产生歧义。通过适度应用史料,教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运用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在运用史料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时,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实例。教师可以选取关于孝文帝改革的原始史料,如《魏书》中的相关记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分析史料的来源、作者立场和时代背景,学生能够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动机、过程和影响。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史料中提到的孝文帝对汉族文化的推崇及其改革措施,如实行均田制、改革官制、迁都洛阳等。通过分析这些改革措施背后的原因和目的,学生可以认识到孝文帝改革的深远意义,即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例如,可以讨论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改革的成功与局限。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历史思维能力,还能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形成自己的历史见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运用史料教学法,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历史知识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培养学生对历史人文情怀的见解。在实际运用中,教师要重视史料的选择、以教材作为依托、适度应用史料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相信在未来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高中历史教学以史育人的要义与路径[J]. 刘娜.人民教育,2021(24)

[2] 运用历史材料进行高效教学的相关策略[J]. 谷华.天津教育,2021(09)

[3]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J]. 张俊达.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