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把握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内涵,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措施

莫微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5280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核心素养的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被广大师生和家长所认同。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老师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以此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让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此外,它还能够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因此,在研究如何优化高中历史课程的过程中,应该着眼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历史
DOI:10.12721/ccn.2023.15704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内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我们必须让他们具备“的教学而言”的核心素养,这也是我们教育的目标。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作为我们的核心任务,并且要深入分析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历史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并从中获得实用的价值。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

二、核心素养历史教学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的教育环境。现在,我们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鼓励他们在日常的交流中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普及,教师们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仅仅依靠考试成绩来衡量,转变到了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这对于提升高中历史课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改革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但由于高考压力,许多教师仍然停留在传授知识上,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应该改变教育理念,提倡以培养学生自主性、独立性、探究性、合作性,以提升教育质量。虽然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上,但是过分强调知识的死记硬背,却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应该把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教学中,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从而解除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获得更多的成功。通过改革和创新,我们希望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效率。

(二)提升学生素质

采用核心素养理念来指导高中历史课堂,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并且可以让他们的学习更加全面、深入。此外这种教育方法还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把握课堂内容,使得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更加协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通过持续的改革和创新,我们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三、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尽管有些高中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但他们仍然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以便更好地传授历史知识,并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然而一些学校并未真正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仍然把重点放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上,而且缺乏对教学评估机制的改革,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尽管许多学校都致力于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但它们并未真正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首要任务,导致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受到了负面的影响。例如许多人只关注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其他能力的提升。尽管许多历史老师未能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高中历史的重要性,但他们正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考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潜能,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随着新时代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历史教育的需求。

四、核心理念下的教学措施

(一)培养正确历史观、价值观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正确理解和认识历史事件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使他们能够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审视和评价历史。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等爱国先驱者的英勇行动,彻底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建立起民主共和的政体,使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民主化,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二)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在进行历史教学时,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牢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努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他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促进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积极参与,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牢记历史学的核心价值观,指导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历史研究,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辩证思维,加深对其背后原因的理解,以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此外,还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位教师的指导下,他将重点放在了探究从汉朝到元朝的政治制度变迁上,以及这一变迁过程中的特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将努力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间观念、史料实证、核心技能以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的核心素质,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内涵,并且具备将其运用到现代政治建设中的能力。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我们应该让学生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而更好地分析各种措施,深刻领会历史的真谛,同时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历史资料来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精确设计教学目标,我们不仅能够帮助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还能够加强他们的学习成果。

例如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课程时,教师应该确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原因。通过梳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前的历史,帮助学生理解革命的动机。通过深入研究《权利法案》,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革命的意义,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它的实质。这一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正式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更加突出,更加清晰。通过这一课程,学生不仅能够轻松地学习历史,而且还能够深刻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后果,从而更好地掌握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并能够从中寻找答案。

(三)合作能力探究

通过引入历史核心素,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因此,老师应该在课堂上鼓励他们通过合作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并通过交流来促进彼此的学习。这样,我们既能够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又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推动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可以利用合作能力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从实践中体会它们对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分析、比较、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帮助他们获取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并加强他们的沟通与表达,从而更加深刻地领会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

三、结语

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我们必须将学生放在首位。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来改进教育方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教育思维和方式,来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建立和强化理性思维和法治意识,从而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为未来的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22-23.

[2]杭伯行,赵广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9(12):72.

[3]尤昌荣.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J].华夏教师,2019(3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