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中药汤剂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的可行性与TNF-α水平观察

李长英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中医医院,甘肃张掖,734300

摘要: 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中药汤剂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的可行性与TNF-α水平观察。方法:均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本医院2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被平均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前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汤剂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后者应用西医常规治疗,实施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症、次症严重程度与TNF-α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在总有效率控制方面,两组数据差异很大,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8.00%、88.0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将其主症、次症积分和总积分进行分析,得出两组的数据较为相似(P>0.05);治疗后,前者该三项指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将其TNF-α水平进行分析,得出两组的数据较为相似(P>0.05);治疗6周后,前者该项指标显著下降(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中药汤剂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降低TNF-α水平。
关键词: 中药汤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可行性;TNF-α水平
DOI:10.12721/ccn.2021.15706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糖尿病(DM)以高血糖为特征,随着患者病变程度加深,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致残率高,DPN主要涉及高糖代谢、血管损伤、炎症反应等多方面,可导致患者足溃疡、坏疽甚至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2]。临床常规治虽然能取得一定疗效,但由于西医药物治疗常常以降糖、降脂等单一治疗为主,因而临床效果也存在局限性,且存在一定药物不良反应,仍需进一步探究可以起到长期效果的临床用药方案。在中医学中,DPN属于“痹证”“血痹”等范畴。中药汤剂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桂枝、生姜、红枣、芍药等中药组成,该中药汤剂为“血痹”的代表方剂,其效果为益气通络、温经以及血通痹[3-4]。本研究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均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本医院2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被平均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实施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06例,女性94例,患者年龄最低为40岁,最高不超过76岁,平均年龄为(52.13±5.46)岁;患者糖尿病病程最低为4年,最高不超过12年,平均(6.13±2.10)年;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病最低为1年,最高不超过5年,平均(3.21±1.25)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07例,女性93例,患者年龄最低为40岁,最高不超过75岁,平均年龄为(52.10±5.65)岁;患者糖尿病病程最低为4年,最高不超过12年,平均(6.18±2.35)年;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病最低为1年,最高不超过5年,平均(3.10±1.46)年。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似(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依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5],将其作为中医标准;(2)均符合DPN西医诊断标准[6];(3)语言、认知功能正常;(4)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遗传、药物等外部因素引起的神经病变患者;(2)患者合并恶性肿瘤、肝肾功能障碍。

1.2方法

两组均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坚持适当运动,积极控制饮食等,服用降糖药或胰岛素调节血糖等。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给予甲钴胺口服给药,每次0.5mg,每日3次,该药物基本信息为由中国卫材药业有限公司所生产,该药物基本信息为规格:0.5 mg×20s,以及该药物国药准字:H20030812,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剂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药物组方:红花、芍药、地龙、甘草各10g;桂枝、当归、川芎、白术、鸡血藤各15 g,以及黄芪30 g。患者肢体疼痛强时,增加乳香、没药各5g,下肢病变者增加川牛膝15g,上肢病变增加桑枝10g,患者肢体寒冷时增加炮附5 g,患者容肢体麻木,增加地龙10g;存在口干舌红者,增加女贞子、旱莲草10g。取上述药物1剂,冷水浸泡30min后,煮沸,药液300mL,所有患者均早晚温服2次,均连续治疗6周。

1.3观察指标

①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较前好转,神经传导速度稍有所加快;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较前无明显变化或加重,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将两组患者的主症、次症严重程度进行比较,主症分别为0分、2分、4分、6分,记述无、轻、中、重度,次症为0分、1分、2分、3分,说明无、轻、中、重症,总分为主症、次症积分之和,积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③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NF-α水平进行比较,抽取两组患者5ml外周静脉血(治疗前后各抽取一次),转速2500r/min,半径15cm,离心10min及血浆分离,应保存在-20℃冰箱内。分别应用TNF-α试剂盒,利用ELISA方法检测肿瘤死亡因子(TNF-α),试剂盒由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P评定检验结果,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在总有效率控制方面,两组数据差异很大,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8.00%、88.00%(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截图1736992472.png2.2将两组患者的主症、次症严重程度进行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将其主症、次症积分和总积分进行分析,得出两组的数据较为相似(P>0.05);治疗后,前者该三项指标显著下降(P<0.05),见表2。

表2将两组患者的主症、次症严重程度进行比较(x̄±s,分)

截图1736992558.png2.3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NF-α水平进行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将其TNF-α水平进行分析,得出两组的数据较为相似(P>0.05);治疗6周后,前者该项指标显著下降(P<0.05),见表3。

表3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NF-α水平进行比较(x̄±s,ng·L-1)

截图1736992619.png3.讨论

由于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异常,DPN患者可表现为四肢麻痹、疼痛等症状,并且近年来DNP的发生也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而上升。在临床上,DPN患者主要采用营养神经、血糖控制等治疗手段,常规西药虽有一定作用,但效果较慢,综合作用仍有上升空间。近年来,越来越多临床实践应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后,能有效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总有效率控制方面,两组数据差异很大,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8.00%、88.0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将其主症、次症积分和总积分进行分析,得出两组的数据较为相似(P>0.05);治疗后,前者该三项指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将其TNF-α水平进行分析,得出两组的数据较为相似(P>0.05);治疗6周后,前者该项指标显著下降(P<0.05)。提示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加用中药汤剂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有效性较高,可促进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中药汤剂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黄芪为君药,具有补气升阳、固表、生津养血、排脓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偏瘫等症状;桂枝具有降血压的作用,配伍黄芪能够补脏腑阳气。以及加用鸡血藤可温通脉络。同时,本次中药汤剂当归补血活血,增用川芎、红花、芍药等可共达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行气止痛之效,共助君药益气行血之力。以上诸药合用,具有和血通痹、益气温经等作用。现代药理学认为,黄芪具有提升免疫、抗衰老、心脑血管调节、肝肾保护、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并且其镇痛痉挛效果强。同时鸡血藤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辅助DPN患者调节糖代谢的作用[8]

同时相关文献认为,TNF-α属于重要的细胞炎症因子之一[9]。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将其TNF-α水平进行分析,得出两组的数据较为相似(P>0.05);治疗6周后,前者该项指标显著下降(P<0.05)。提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汤剂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后,患者的TNF-α水平明显降低。可能原因在于,芍药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可积极发挥神经保护功效,包括通过抗炎、降血糖、解热镇痛、清除自由基等多个环节,促进患者相关炎症介质释放减少[10]。在芍药减轻神经组织炎症损伤的同时,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成中相关蛋白的功能也可直接或间接发挥降糖作用,保护神经纤维等,从而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和再生,可达到提升DPN的疗效。

综上所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中药汤剂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降低TNF-α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佳佳,朱晓东,孙博.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新疆中医药,2018,36(2):18-21.

[2]王浩.温针灸辅助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9):68-70.

[3]兰启防,曹苗苗.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甲钴胺片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20,024(006):175-177.

[4]夏胜华,范明君.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6):7-8.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1.

[6]王镁,郭明,刘庆阳,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两种诊断标准一致性的临床评估[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35(7):1039-104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第3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54-57.

[8]王芹,陈青,李成国,陈东.针灸联合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20,56(08):604-605.

[9]汤娜,班颖,宋钝,等.雷火灸法改善气虚血瘀证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疼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6):122-124.

[10]张顺宵,陈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气虚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的影响[J].世界临床药物,2020,41(12):963-967+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