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创新研究分析

董晓芳

楚雄市新村镇初级中学 675000

摘要: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课程教学做出明确要求,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要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意识。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精神的重要途径。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策略,旨在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
DOI:10.12721/ccn.2021.15707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是极高的,并且在进行实验教学和实验活动的过程中,化学教师们往往都会赋予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化学物质的具体性质,认识化学知识的魅力所在。但是现阶段部分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有待改进,对于实验教学改革需要进行更多的探讨,对于创新策略需要有更多的认知,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因此,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我们展开正式的讨论。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对于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本来应当注重化学实验教学活动,注重在实验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解具体的知识,带领学生认识化学实验的魅力之处,以及可供借鉴之处。但是部分化学教师却对于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片面地追求知识的传递,一再压缩实验教学的时间和课程,甚至为了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就选择让学生直接记住化学实验的结果,以及对应的实验流程和实验操作。不是带领学生进行细致的讨论,而是进行填鸭式的灌输,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这样就忽视了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育。甚至有的化学教师在仅有的几次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消极应对,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进行知识讲解,使得整体的授课效率并不高,学生也没有积极地参与到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来,缺乏创新思维和自信心。没有主动地参与实验,只是在一旁观察。没有主动动手参与,只是进行知识的背诵。因此,化学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高是最大的问题之一。

(二)师生之间缺乏高效率的交流和互动

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让学生参与进来。在探讨创新策略创新流程的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和知识。但是,部分化学教师却对于学生的具体情况缺乏深刻的了解,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往往是教师忙着讲解知识,学生忙着记笔记并整理现成的答案,看似节约了课堂的时间,实际上双方之间交流互动是十分有限的。对于化学实验流程的讲解,应当具备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特征,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思维特征和思维方法没有进行深刻的了解。在进行具体实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缺乏和学生之间进行动态式的交流和互动,甚至于有的教师满足于一板一眼的你问我答式的提问,导致了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并且缺乏化学实验教学的氛围,究其原因正是双方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足。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以及创新策略

(一)开展趣味实验,调动参与热情

以往化学实验教学存在明显的教师“一言堂”现象,学生参与兴致不高。归根结底,并非学生对化学知识不感兴趣,只是教师忽略了他们的课堂主体作用,一味地灌输知识,没能体现学科魅力,也没能顾及学生感受。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对有趣的事物、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对此教师不妨改进实验内容,多融入一些中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元素,在丰富多样的趣味实验中导入化学知识,先从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着手,由浅入深地培养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

例如,学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改变教材上的实验方案,引入一个妙趣横生的“魔术小实验”:在一张滤纸上喷上无色液体,观察滤纸的变化,很快就出现了“化学”二字。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由此也激起了探究学习的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原来这个实验原理是:先在滤纸上用酚酞试剂写字,而喷洒的无色溶液就是碱性溶液,二者结合之后变成了红色。有了神奇的化学解释,答案迎刃而解,学生对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化学知识也形成深刻印象。

(二)开展演示实验,激活探究欲望

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不可或缺的环节,教材安排了很多演示实验的教学内容,通过实验阐述化学概念,验证化学原理,分析化学知识。教师要重视演示实验,但是也要改进演示实验,实验中规范操作、简明表述,并尽量让实验过程简单易操作、实验现象清晰易观察,强化实验效果。演示实验时,教师要为学生做榜样,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保持实验台面整齐、干净,提前检查实验设备是否齐全、是否完好无损;实验时详细给学生介绍实验步骤,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另外实验过程不要急于给出结论,而是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要给他们时间去思考、去探究,激活探究欲望。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探究》时,课上演示有关氢氧化钠与CO2、SO2的反应实验并提出问题:“小气球在烧瓶里为什么能变大?”“为什么大试管里面会形成红色喷泉?”有趣的实验现象,再加上有趣的问题启发,学生自觉将化学知识与实验现象串联起来,理解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产生反应的性质。

(三)开展微型实验,渗透创新意识

近年来,低碳环保是我国发展的主题,绿色化学思想应运而生,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减少化学污染,课堂上开展有意义的微型实验,改进传统实验、简化操作流程、减少化学试剂使用,让化学实验更科学、更环保,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例如,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时,传统实验就是在燃烧匙中放上硫或者红磷,观察接触氧气燃烧的过程,总结氧气的性质。但是在具体验操作时,该实验需要使用大量的试剂,燃烧耗费时间长、火焰难以熄灭,燃烧过程形成的SO2、P2O5等气体,对教室内的空气造成污染,气味难闻。对此将传统实验改为微型实验,用一根微型玻璃燃烧匙替代传统的燃烧匙,为了避免玻璃匙炸裂,要在匙底铺上一层细沙,再用小的青霉素瓶作为反应容器,这样一套微型化学实验设备就完成了。改进后,实验使用的试剂少、容易操作、减少污染,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实验渗透环保意识与创新意识。

(四)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活动的探究以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进行

化学实验不仅是对现有的化学原理和化学知识进行验证,更承担着探索化学新知识的重要责任。因此,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要本着理论知识和实践探究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探索欲望,在发现新的知识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更应当将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化学实验操作进行结合运用,可以考虑在同一课堂上进行二者的共同融合活动。

三、结论

总之,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同仁选择对实验教学的内容、实验教学的方向、实验教学的目标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满足学生的实际要求,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进行积极的探索活动。因此取得了卓越的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使得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上绽放自我,进行积极的参与活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以及创新活动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郭兴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创新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09):27-28.

[2]张兴国.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J].学周刊,2019(2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