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更轻松愉快地完成作业,同时又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这是当今基础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笔者从作业设计的角度,对初中物理作业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具体的思考与实践如下:
一、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现状
(一)数量过多
初中学生面临较大的中考压力,尤其是初三学生,一些教师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并布置大量的习题,试图用题海战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这种做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学生在完成习题时不能针对课程内容重点进行深度思考、对于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无法挖掘课程的内涵、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等,无法实现物理教学的目标。此外,这种做法违背了“双减”政策的要求,过于繁重的作业任务增加了学生的学业压力,长久下去,学生容易对物理学习产生抗拒心理,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正常教学效果也得不到保障,不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二)内容重复
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在作业方面也更喜欢充满趣味性的任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不重视作业设计环节,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需求,只是根据本课重点布置对应的练习题,导致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中内容重复的问题比较突出,违背了“双减”政策的要求。这些缺少开放性和思维价值的相似习题,不仅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业压力,导致学生缺少认真思考的过程,而且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优化策略
(三)分层次作业有序推进
1.按数量分层
“双减”政策要求严格控制初中生的作业总量,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必须在减少重复性作业的同时提高作业质量。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全班学生的基本学情,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作业的目的是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能够主动展开相关内容的研究;对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而言,充分的练习能够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促使他们以更加认真的态度面对后续学习;对学有余力学生而言,旨在培养他们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提高其核心素养。例如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教材“欧姆定律”一课,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要求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的根据教材中的实验流程掌握欧姆定律的基本算法,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夯实基础;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在完成课本内容之外,还要尽可能地尝试解决教师布置的附加题目,并针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强化应用能力;学有余力学生可以选做以上习题,重点研究欧姆定律的应用,将已学知识串联在一起,感悟“控制变量”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以此提高综合水平。通过分层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收获成就感,提高学习效率。
2.按难度分层
伴随年级的增长及课程难度的增加,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在作业的设计上,教师应把控难度,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能力范围内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教师可以分别设计基础题、中等题和拔高题,以此提高课堂效率。例如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教材“电生磁”一课,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作业设计上,教师可以给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布置一些通过教材便能找出正确答案的简单习题,并设计一些类似题目,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强化记忆;对于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则以夯实基础为主,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加入思考题目,布置难度适中的习题;对于学有余力学生,要以实验为基础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步骤,并独立完成实验流程,以此保证学习效率。通过难度分层的作业设计,促进每位学生物理水平的提高。
(二)设计导学作业,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诊断
探究式的作业,需要老师按照特定的教育和学习规律,设计出有研究价值的物理问题,让学生们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去探索和思考问题,从而促进他们有秩序、有层次地开展物理的学习和解决问题。所以,在安排物理作业的时候,要对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进行诊断,老师可以将作业的启发性放在第一位,通过创设情境,提问,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从而对本单元的内容有更深的了解。例如,在学习有关密度的知识之前,可以安排一个诊断性的作业来帮助学生做预习,可以让他们按照常理来想一想,同样体积的木头和铁片,其重量是否相等;若质量不同,则说明其原因。但是,如果两个相同的材料构成,其中一件的体积比另外一件大,那这两件东西的质量,会不会也是一样的?学生根据任务中老师的提问,在教科书中查找答案,从而达到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索的目的。而在学习分子热运动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在作业中让学生们对分子运动论有一定的认识,这样,学生们就能从分子的观点来考虑老师所提的问题,例如,想一想开启香水能闻到香气的原理。然后再从教科书中找出一些理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个时候学生们就会从教科书中发现扩散现象,这样学生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分子是运动的原理。然后,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在水里滴上一滴墨汁,然后再观察这个现象,从分子的角度去想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这时,学生对分子的运动有了一定的印象,然后再进行深入的指导,使他们对分子的热运动有更深入的认识。例如,老师可以在家庭作业中提出一些问题,用生活中的常识来进行思考,在做菜时加入食盐,在腌制蔬菜时加入食盐,这样做的结果是哪一种蔬菜先咸起来。仔细想想找到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性质来回答。
三、结语
“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的优化策略不仅体现在基础类作业高效应用、生活类作业合理补充、层次性作业有序推进以及多样化作业提高效率这四个方面,还有更多途径需要教师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和发展需求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不断创新作业模式,促进学生物理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单启文.关于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优化思考[J].启迪与智慧(中).2021(02):66.
[2]杨成龙.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