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双减政策下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林碧中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第三中学,363904

摘要: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育领域面临着新的挑战。历史教学需要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知识的传授,更加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历史解释”的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旨在提高初中生的历史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双减政策;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0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双减政策是国家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而提出的重要政策,对于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双减政策也给初中生的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在减负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历史知识素养的培养

历史知识素养是指学生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所具备的一些基本认识和了解,这是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一个基础。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获得很多广泛的历史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环境和人物。通过这些了解,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化,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历史知识素养的培养不仅对于学生了解历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且对于学生深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历史知识素养的培养也是学生最早接触历史知识的一个必经之路,是他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学生历史知识素养的培养,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二)历史思维素养的培养

历史思维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探究和分析,掌握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等能力。历史思维素养的培养能够使学生认识和解读历史事件的本质,深入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不仅如此,历史思维素养的培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新的挑战时,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从历史经验中获得启示和借鉴。因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素养,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三)历史方法素养的培养

历史方法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逐渐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包括对史料的搜寻、整理、归纳,以及运用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历史事件、人物等进行客观、科学、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该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自我判断,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历史价值素养的培养

历史价值素养是指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历史,从多个角度去深入理解和认识历史文化的发展,逐渐明白和珍视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深化他们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这种素质的培养能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同时也能够在他们的个人成长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他们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历史文化,进而去塑造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明确自己在未来生活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成为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人。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关键。作为历史教师,我们需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历史知识。

首先,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历史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历史事件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其次,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实现情感体验的方法,让学生在情感上受到历史事件的影响,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最后,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多元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例如,历史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历史试题,让学生在答题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心的提升。此外,历史教师还可以利用历史教学软件、历史视频、历史漫画等资源,将历史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些资源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等资源,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史料解读和历史事件的掌握

在双减政策下,初中生需要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因此,历史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注重史料解读和历史事件的掌握,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采用“精读—切题—提炼”的史料解读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大量历史刊物、历史书籍和专家访谈等栏目,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进而形成深刻的历史认识和历史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包括历史推理、历史归纳、历史批判等,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历史辩论等方式,使得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知,并让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出历史事件的规律,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历史价值观的培养

历史价值观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等。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正义与邪恶、历史的进步与落后,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三、结语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采取多种策略。历史教师需要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注重史料解读和历史事件的掌握,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红燕.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2,17:191-192.

[2]王波.“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2,38: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