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武开伦

​重庆市铜梁区蒲吕初级中学校,重庆市

摘要: 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阐述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及概念阐释,强调思想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充分利用历史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历史核心素养贯穿在教学中,这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思想、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中学生;思想教育;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情景教学
DOI:10.12721/ccn.2024.15700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历史学科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要将教学目标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结合,建立新型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氛围,以提高课堂效率为重。

一、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及概念阐释

2022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思想中指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我们初中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也就是我们工作的核心目标就是提升初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思想、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
  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素养的五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理论指引,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基础条件;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集中体现;家国情怀体现了历史学习的价值追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情感基础和理想目标。

二、发挥历史学科优势,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必先强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把握“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培育大先生、大工匠,造就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动力。中学历史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历史学科思想教育的优势,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渗透,为新一代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及道德行为奠定良好基础。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历史,学生会为我们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突出我国古代文化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这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及自信心,是大有益的。激发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近代由于清政府的腐败,闭关锁国,招致外敌入侵,这一切表明: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可根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激发学生不忘国耻,发愤图强。从而增强时代危机感、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三、充分利用历史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对历史学科的强烈兴趣,是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首要任务。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教师一定要起到模范作用,对教案认真对待,熟知教学目标和内容,并对课堂活动进行合理规划。特定的教学情景,也会使学生更快地融入教学内容中,加强学生参与度。

例如,初三历史教学《文艺复兴运动》的课程中,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带领学生观看文艺复兴发源地佛罗伦萨的视频,展示一些当地人文、环境、生活工作的照片,使学生有初步了解;接下来可以展示《威尼斯商人》的剧照,以及安东尼欧和夏洛克人物的剧照。利用多媒体设备,使教学内容更视觉化,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组织开展历史实践活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史料为实证的基本思想,实事求是,帮助学生们开展相关的历史实践课程。例如,历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观看、调研学校周边的一些历史文化、文物和古迹,通过这些亲身体验,对历史遗迹的学习和认知,以及在图书馆,网络上资料的收集,可以帮助同学对历史学科有个更加深刻且难忘的认知,更能够加强同学们对于家乡建设的责任感。通过这样不断地实践和体验,不但可以使学生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发展的进程,更能明显的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性,文学性的探索和求知。

(三)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创新课堂的教育教学的方式,创设有意思、有趣味的课堂情境,是提高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程学习参与度的办法之一。可以从情境课堂着手,上课期间可以嫁接历史事件的小故事,小典故,并带领学生在课程中角色演练,改变授课环节内容形式,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们的自发能力、学习能力、感知能力,从提升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水平。

例如,初一历史教学《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内容中,对于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有表现欲望,因此在这节课程中可以借鉴情景教学,如果你是汉武帝,有臣子夺权,你如何应对?在你看来,汉武帝和秦始皇谁更伟大?你是通过什么来评价历史伟人?设立类似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同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历史知识点。

 综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与历史见识、能力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素养的综合体现,在积淀历史智慧、凝练历史品格、锤炼历史思维能力、升华历史情操等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功能,在整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中发挥着最为基础的作用。在核心素养下进行历史教学,是工作的核心目标,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思想、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二十大关于教育的论述 

[2] 田红彩.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以“北洋金融街的变迁”项目式学习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8,(02):37.

[3]周云华.设计有度精彩无限——“核心素养时代”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