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历史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周怡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橡树湾校区

摘要: “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分别从课内与课外两方面提出了“提效”要求,直接指明现阶段中小学课程的作业设计问题与教学问题,提出了要丰富作业内容、控制作业数量、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新思路进行了探究,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双减”政策;初中历史;作业优化
DOI:10.12721/ccn.2024.15702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传统教学理念下,初中阶段的学生面对中考压力学习负担过重,各种教学机构的建立蜂拥而上,不仅没有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给学生们带来了不小的学习压力。在“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建立全新的思路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上遵循科学性、规范性、针对性原则,减轻学生的作业量,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设定教学新目标

伴随“双减”政策的落地,初中历史教学应当有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结合“双减”的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课外培训负担,让学生回归课堂,在课堂上汲取知识精华。说一千道一万,学习历史学科最重要的就是打牢基础、深入教材,考试的形式千变万化,但是都是围绕课本上的知识点,因此打好基础才是关键。历史的学习没有捷径,需要学生不断背诵和记忆,最关键的是要学会知识的延伸,多浏览历史资料,不断挖掘历史内容,拓展全新的历史思维。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各项能力水平来设计作业内容,有效帮助学生巩固历史知识。作业不求多,要求高质量。学生通过完成历史作业提高历史思维,拓展历史知识;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作业来检测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程度,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历史作业设计时,一方面是根据学生的学情,另一方面要结合内容,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历史作业,让学生在进行作业过程中,能够拓展思维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一个总目标,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定分支目标,结合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不断地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 精选作业内容

作业内容应反映历史课程的特征,教师在具体实施中应注重强化作业的思想品格,从而加深学生对祖国的感情,并通过恰当、简洁的问题设计增加作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要贴合教材内容进行作业设计,尽量避免作业的重复性和低效性。此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重点突出关键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相关的历史发生背景与影响,并将这些重点与难点通过作业的形式进行有效的串联及拓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系统的历史文化知识体系。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采取这样的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及背景有哪些?”“随之带来了哪些领域的重大变革,并列举相关的代表人物。”“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工业革命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对当今的社会具有哪些借鉴意义?”通过有效的作业问题设计,不仅可以缓解繁重的教学任务及课业压力,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有效性,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对历史以及生活的思考,从而养成科学的历史文化观念。

三、作业设计重视实践

为了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对历史学科有更深入的认知体会,除了书面作业以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例如鼓励学生对历史文化遗迹进行参观,或者去图书馆翻阅相关资料进行历史知识的拓展,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篇以重返历史古迹为题的心得体会,让学生在接受良好的历史文化熏染之后利用所学知识抒发自己的思想及情感,这样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内涵的深刻理解,也使学生真正从生活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拉近与历史的距离。

四、课后巩固,作业设计要全面

初中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玩性比较大。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学习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不仅能将课堂内容趣味化,还能不断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在完成课后作业的时候就会很轻松,思维也会得到发散。例如以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为例,这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学习和分析,感受到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不断培养学生符合当前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能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致使太平天国的分裂,导致革命力量的元气大大损伤,进而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在本次教学之后,教师要对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点评和反馈,对于完成情况比较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对于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的同学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润物细无声,教师应该在潜移默化间不断培养学生认真学习、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从而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观。

五、减少学生课下任务,注重课堂的教学进度和完成度

目前,课余作业已成为学校提高升学率的主要措施之一,为避免上课时间的不足,学校通过延长学习时间,完成课余作业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提高,这样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巩固提高,但是当课余作业量超过了学生能够承受的限度之时,就会变成学生精神压力的重要来源,不仅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对学生之后的个人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不利于教学的长久开展。比如在教授《洋务运动》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把主要的教学重点放在课堂上突出讲解,将本章的重点讲完就可以减少学生在课下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课堂之上,提高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当教师告诉学生该节内容较难、重点地方较多时,学生本来较为松懈的学习态度一下子就端正了起来,会把更多的学习精力集中在课上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去,形成一个更加高效、学习氛围浓厚的课堂氛围。这样,可以减轻学生课下学习的负担,让学生在课下有更充足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课上集中注意力好好听课,对于重点的内容理解更为深刻、记忆更加牢固;可以减少教师的教务负担,给教师更多备课的时间。

六、结束语

总之,在“双减”政策大力实施下,学校要积极落实和贯彻,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将“双减”政策真正落实在学科教学之中。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拓展历史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各项能力,促进中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利 . 以学生为本,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N]. 河北日报 ,2021-09-21(002).

[2] 张瑞 .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J]. 天天爱科学 ( 教学研究 ),2021(09):195-196.

[3] 张婷 .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D]. 宁夏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