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轨道交通的功能
旅游轨道最根本的要求便是解决景点客运的需求,目前景区传统的运输方式主要包括汽车运输和观光车,其主要有载客量小、运行困难的特点,而轨道旅游车辆刚好可以克服载客和运行的缺点,有效缓解景区客运的难题。其次,对于一些海拔较高,具有森林地貌的旅游景区,旅游轨道的建设更能有效的提升景区品味和特色,大大提升游客的兴趣,能有效的将旅游轨道特色设计和景区风景相结合,从而提高景区的品牌效应。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景区资源和环境保护也显得尤为重要,轨道车辆具有低能耗、轻污染的特点,所以轨道交通一直是人们理想的绿色出行方式。对景区的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旅游轨道可有效刺激消费,良好的旅游环境和出行方式,不仅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更能有效的带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2.旅游轨道车辆概况
景区轨道车辆旅游交通方式,目前主要分为铁道车辆、磁悬浮列车、单轨列车、有轨电车、齿轨列车等五大类。下面对这五种车辆做简要分析:
2.1铁道车辆
铁道车辆是指在铁路钢轨上行驶的车辆,主要有低运行阻力、成列运行等特点,由多节车厢所组成。目前国内主要有各个路局所属的25型车,根据不同轨距可分为标准轨车辆(轨距1435mm)和窄轨车辆(轨距1000mm,简称米轨)。
2.3单轨车辆
单轨车辆主要分为跨座式单轨和悬挂式单轨两种。跨座式单轨是指通过单根轨道来支撑、稳定和导向,车体骑跨在轨道梁上运行的铁路。悬挂式单轨是指轨道位于列车上方,由钢铁或水泥立柱支撑,列车被吊在半空中行驶的铁路。
2.4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是采用电力驱动并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轨道交通车辆,一般单节行走,编组行车不超过三节编组,是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工具根据电车的轮轨形式可分为钢轮钢轨有轨电车和胶轮导轨有轨电车。
2.5齿轨车辆
齿轨列车是一种采用“轮轨”+“齿轨”的双制式牵引列车,在轮轨段最高运行速度可达120公里每小时,在齿轨段最高运行速度可达40公里每小时。其爬坡能力为一般干线架车的10倍以上。
3、旅游轨道车辆分析
3.1、游客搭乘主线路车辆到达景点,后乘辅助线路前往景区特色景点。
以我国深圳地区华侨城森林旅游轨道为例(图见3.1),华侨城森林景区旅游轨道坐落于茶溪谷景区,旅游轨道、巴士、缆车等共同组建成景区的交通体系,主线路负责景区客运的接驳功能,从茶溪谷前往大侠谷,辅助观光线路由茵特拉根小镇出发最后再回到小镇的环线游。
图3.1深圳东部华侨城森林旅游轨道线路
3.2实现景区多景点相结合,构筑景区多元化旅游体系;
以当地文化元素注入车体,现代科技注入车辆内部,文化元素装点车辆外部。
以西安曲江轻轨为例,该旅游线路将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等景串联起来,构建成一条极具本地特色观光旅游单轨。同时在车体外观工业设计方面,注入西安古城元素特征,高架结构外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颜料,多方面设计使得旅游轻轨与西安本地特色融为一体。
3.2西安曲江旅游轨道线路
4.旅游轨道车辆创意设计
4.1旅游列车功能创意设计
(1)观光休憩车厢,根据列车本身结构特点,设置舒适座椅和观景大窗,为游客在观景、摄影、休息时提供便利,满足观光和交通的根本需求。
(2)列车博物馆,结合旅游地区传统文化风俗和历史背景,通过实物展示、列车显示屏影像播放、人员讲解等方面的展示,激发旅客的好奇心和关注度。
(3)餐车,结合国内现有25型车和动车组设计,在旅游轨道车辆编组中设置餐车,解决游客饮食需求,同时提供的菜品可以以当地特色菜为主,融入文化旅游设置个性菜名,让旅客在就餐的同时完全融入当地文化旅游中。
4.2旅游列车外观及内饰设计
(1)以钢架结构+玻璃钢材质作为车厢主要材质。钢架结构保证车厢的牢固性,玻璃钢材质有助于利用特殊工艺进行曲面设计,增强车身流线性,使车厢整体外观简洁明快,具有时尚感,同时减轻车身重量,节能降耗,行进安全平稳。
(2)列车外观主要以景区旅游资源为依托,形成高山主题、森林主题、峡谷主题、遗址文化主题、湿地湖泊主题、红色主题、动物主题等,对各主题相对应的旅游资源现状特色进行抽象表达,形成特色化车身造型和车身装饰图案。
(3)车厢内饰车厢内天花板用薄木制成,车窗内部设置木制遮光“窗帘”,地面也铺上橡木地板,扶手则由细木条工艺打造。同时可考虑涂装成绿色橡树的模样,在绿色座椅上画满树叶,给旅客以置身自然环境之中的感受,在车厢中无拘束与压抑感。
结束语
旅游观光列车不仅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区域文化旅游的载体,是承载着历史、人文、自然运动的文化旅游符号。我们希望通过对于列车的开放性、个性化设计开启旅客的“心灵之旅”。根据景区特色、旅途特色、沿途地方特色、客流群体、经济投入、环境保护等旅游列车定位依据对旅游列车进行定位。从而确定出经济环保 、独特唯一、舒适便捷、时尚温馨的旅游车辆。
参考文献:
[1]李艳.新型山地旅游轨道交通车辆概念设计[J].铁道机车车辆,2021,43(02):162-167.
[2]黄小通.山岭区旅游轨道交通车辆选型策略[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5(10):243-248.DOI:10.16037/j.1007-869x.2022.10.048.
[3]张卓杰,李梁,马喜成等.齿轨车辆在山地旅游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分析[J].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2021(04):61-64.DOI:10.13711/j.cnki.cn32-1836/u.2022.04.017.
[4]李艳,钱科元,魏德豪等.山地旅游轨道交通车辆设计需求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0):202-203.DOI:10.19537/j.cnki.2096-2789.2020.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