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帮助学生的升学做好铺垫,教师要综合考虑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步伐,抓住正确的教学主线,理清学习的思路,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课堂上,掌握更多实用的信息技巧,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更多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
一、基于核心素养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明确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价值
基于核心素养来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能够赋予核心素养以信息技术的学科特征以及独特意义,实现对前期“信息素养”的不断拓展和延伸,涵盖并充分体现出当前信息时代对于信息技术教育所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让信息技术教学不再以技术为本位,充分明确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价值。
2.有利于解决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存在问题
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开展会更具针对性,有更加明确的方向,逐渐摆脱枯燥的教学氛围和低效率的教学状态,教师不会再盲目跟风、一味追赶教学进度而选择机械灌输式的方式方法,会主动开始思考如何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深度学习探究,让学生能掌握技术工具的使用方式。
3.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
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深层探究,这将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散思维,通过自主发现而实现有效创新与创造,面对问题时也能够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升。
二、核心素养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1.利用微课,促进核心素养养成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尽管信息技术并不是高中阶段的主流科目,但是,教师仍需注重核心素养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以便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微课的方式开展高中信息技术,除了可以对学生讲解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来让学生自主探究,尤其是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便可以利用微课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既能够让学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掌握,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理解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对所教内容的重点知识进行微课设计,并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不仅如此,利用微课进行重点知识的明确,还可以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以便取得更高的学习成效,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发挥到最大化,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例如:“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其主要教学目标便是引导学生对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进行了解,并能够利用工具软件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处理与操作,为此,教师便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将如何利用幻灯片对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进行处理与加工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汇集与整理,使教学更加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提供制作多媒体作品的步骤、方法、素材等,以便开阔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
2.问题引导,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学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会对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比较低,因而,针对核心素养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其主要目的便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并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来促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围绕问题进行学习与思考,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进一步强化。与此同时,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还能够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以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核心素养。例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之外,还应该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为此,教师便可以结合教学目标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可以进一步主动的进行问题的探索与思考,即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够让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更加具有条理性与逻辑化。如,“如何结合学期成绩来进行名次排序?”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学习探究欲便会被激发,进而主动的进行思考,之后,教师适当的引导与演示,便可以让学生很快的对该知识技能进行熟悉与掌握。随后教师增加问题难度,如“根据形成的名次排序,如何对90分以上的学生进行筛选?”之后教师借助多媒体进行针对性的点拨,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掌握与理解,同时还可以形成对知识的记忆,促使学生探究能力与信息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3.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是现阶段各学科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分析中深化知识理解,进而实现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便为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例如:“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技巧”教学,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自主进行学习,并对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进行初步认识,之后,将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合作过程中,针对如何通过信息检索的方式来合法的下载网中的文件进行分析与讨论,之后教师发布合作任务“搜索与端午节相关的文章、诗歌、诗词、图片,并进行下载”,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分析中,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检索、搜索引擎以及文件安全下载的使用方法,同时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推动学生信息核心素养的培育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宗旨,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新时代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抓住核心素养培育的特点完成教学指导工作,挖掘信息技术中的育人因素,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进而培养全方位发展的新型人才,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确保更多高中生成为数字化的新公民。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版)》.2018,34(1):11-13.
[2]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9,45(4):1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