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路径

马欣欣

驻马店市第二十四小学,463000

摘要: 小学阶段的学生属于接触系统数学学习的初期阶段,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发展不健全,在课程学习时经常会出现理解不到位或是数学综合能力发展缺失问题,出现逃避和厌学心理比较常见。因此,教师要积极获取高效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增加信息化元素,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数学课堂融合的方法创新传统教学形式,创造活跃轻松的教学氛围,增进学生对数学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保证数学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得到强化。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低年级;信息技术;融合路径
DOI:10.12721/ccn.2024.15734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1、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数学表现的兴趣越高,呈现的状态越好,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越快。信息技术图文、视频结合的功能,可以将抽象知识直观化的展现出来,有效调动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学生以端正的态度进入到了课堂之中,主动探究知识,在数学的海洋中自由的。

2、突出主体地位

在信息化时代,教与学的模式都在发生改变,学生不再单纯依赖教师,他们作为课堂的主体,可以借助不同的渠道探索知识,从而获得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具体的实践开展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生本课堂,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通过针对性措施的采取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从而获得最佳的效果。

3、唤醒内在动力

作为一名新时期下的数学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意识,巧用信息技术整合数学资源,拓宽数学内容,保证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不断的突破和超越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在数学的学习道路上走的更远。

4、提升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的功能多样、知识展现方式多元,以其做载体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可以优化整个数学课堂,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形式,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主动搜索、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路径

1、培养思维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插入各种课堂训练,以问题引导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认识厘米”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厘米知识后,使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个动态互动的数学选择题,使用数字大屏幕播放一个JAVA小程序,程序会先展示三个图片,分别是三种不同的常见物品,如汽车、茶杯、桌子。下方标注ABC选项,让答题者选择哪个物品适合使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教师向学生展示题目后,让学生举手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则程序自动进入下一题,更换三个物品图片继续让答题者选择。连续答对三次则给与奖励。这样教师使用互动型的小程序辅助教学,以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对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起得良好的效果。

2、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在小学数学数字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数字化课堂教学资源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10”这一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使用课件和动画来导入课堂教学内容。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呈现十个不同的卡通角色,这些卡通角色的头上分别顶着0耀9十个数字。在呈现这一场景之后,教师可以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大家知道上述数字中哪一个数字最大吗?”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问题不难回答,因此他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回答中。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确认最大数字为9,并引导学生说出最小的数字是0。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演示来继续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例如,将数字9放大并站在其他数字的前面,说:“我是最大的数字,大家都要听我的!”其他数字不服气,但无法反驳。此时,0站了出来,站在数字1的右边,并说:“这样,就比你大了!”完成这一动画演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究0说的话是否正确。事实证明,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为学生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和问题,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知识学习和表达的兴趣,能够让学生自然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3、整合教学资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希沃白板整合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在正式开讲前,数学教师就相关的教学内容作出系统地分析,收集与教材相关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再将此生成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应用,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提供技术支持。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学生需要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数学教师可以在讲课前利用希沃白板收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图形,如高楼、鞋盒、豆腐等,然后在授课环节加以展示,以此作为媒介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置师生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材中的知识点,并回答“身边还有哪些近似于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学生回答后,数学教师可以在手机端进行检索,查找学生回答的物品并展示在希沃白板之上。播放教学视频后,教师与学生展开交流互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并安排每一个组派一位代表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与特征,导出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应用希沃白板,数学教师可以轻松地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有机地整合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主动学习的意识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4、促进高效交流

信息技术的特有功能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鲜感和丰富的教学与学习体验,促使教师和学生更愿意全身心投入“教”与“学”的过程中,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促进全员参与,更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增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也促进了师生的相互了解,使教学活动变得轻松有趣。

例如,在习题或者作业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有功能,实现作业的交互功能。如将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拍照,并上传到大屏幕上,通过大屏幕随机调取学生的作业,随时查阅学生对作业的解答情况,并且共享所有信息,让学生也看到作业解答实况。教师还可以及时针对每个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评判,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的计算功能得出数学解答的正确率,先引导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的不足并及时弥补,然后教师再及时给予课堂评价,并引导学生及时纠正错误,促进师生交流互动,提高作业检查评讲效率,使数学课堂更加高效。在作业评讲完成后,教师还可以利用交互功能引导学生对作业解答情况给出自我评价,反馈学习心得,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自我点评延伸到学生间的相互点评,并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调整课堂教学设计,满足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以此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三、结语

小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后续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在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广大教师应当认识到信息化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价值,通过信息化教学打造数学趣味课堂,实现寓教于乐,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罗科新,师婕.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J]. 新课程,2021(4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