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课程中深度融入现实生活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为学生营造一种独特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对此,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课程的时候,需要关注初中语文课程和现实生活的结合度,并通过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的有效结合,促进初中语文课程体系和生活化教学的融合。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融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活跃语文课堂氛围,保证语文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创新性不足
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较大的支持和保障,尤其是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为了给其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就需要重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但是实际上,我国一些初中语文老师对生活化教学模式创新不足,传统教学思想较为单一,会直接向学生传输基础知识,但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的被动式学习模式较为严峻,会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并且语文老师的教学效率不高,无法科学地指引学生的语文学习进程,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不够重视,在这样长久的影响下,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
(二)忽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语文老师的角色定位错误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整个教学活动的优化和改进需要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但是就当下的语文教学现状来说,一些语文老师在教学时,会把“学生的课堂主体”和“老师的课堂主导”这两个概念混淆,导致教学存在问题,比如说,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为了突显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就会减少教学时间,那么这就会导致一些重点知识无法传播给学生,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降低学习质量。在此过程中,语文老师需要确定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关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优化。
二、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借助生活化的问题,创新生活化教学模式
对于语文这门学科而言,其源于现实生活,并且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优秀文章都是创作者依照自己的生活背景创作的,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生活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语文老师为了丰富学生的学识,强化学生的思想感情,就需要灵活地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给学生设置相应的生活化问题,以此来激起学生对文章的探索欲望,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创作的《背影》相关内容时,作者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展示出了平凡而又伟大的父爱,从而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让其在小组中与其他学生相互探讨: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感恩父母,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感情?从而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分应用生活化教学活动,深入现实生活问题场景中,感受语文知识在其中的应用以及思想表达,进而更好地与父母沟通。而且在生活问题的指引下,学生能够积极地探索语文资源,并且通过周边人和物的发展,感受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在平凡的生活中感悟人生真谛,强化生活化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应用最多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情境”在知识与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学生置身于教学情境中,能够从生活层面切实地理解知识,感受文章的内涵,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同样生活化教学情境会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挖掘、整合生活化的教学元素,设计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例如,在教学《海燕》时,这篇文章描写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以及面对狂风骤雨时的情形,映射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者英勇奋斗的伟大精神。这种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虽然十分常见,但是学生没有经历过作者的人生经验,所以无法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背后蕴含的思想,尤其是海燕在“海面上飞翔”这一段的描写,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播放海燕飞翔的相关视频,同时介绍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文章写作背景,使学生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感受文章内容。
(三)借助生活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活动也是增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运用的主要教学手段,而且初中语文老师为了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就需要借助生活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语文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生活化的课下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活的不易。比如,在生活单元模块,语文老师为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劳动的乐趣,而后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帮助乡下的爷爷种地,做清洁志愿者,协助清洁工捡垃圾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活的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或者是语文老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以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为演讲主题,像“生活中的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等,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树立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为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保障,提升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促进了知识与实践的融合,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认知、理解与感悟,更有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肖美玲.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20(35):66+68.
[2]赖帮乐.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才智,2020(3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