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初中生正处在思维迅速发展的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结合初中生的特征展开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阅读以及写作教学方面的主动积极性,为学生良好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初级中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积极作用
语文学科为一门主科,保障语文学习的质量,则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一定的基础,而若想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保障语文学习质量,那么则应充分注重读写结合,这是由于唯有强化读写二者之间的结合,才可推动学生阅读水平以及语文写作能力的进步,语文知识的学习强调听、说以及读和写,上述方面均不可缺失,而强化读写二者之间的结合,为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关键点,所以,对于初级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在教学实践之中,务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阅读水平,能够为学生选择适宜阅读的课外读物,也应指引学生主动去观察现实生活之中所存在的写作细节,在讲述阅读材料时,还应注重实施情感教育,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在充分结合读写二者之后,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学生拥有健全完整的人格。由上述内容可知,在初级中学语文教学之中,读写结合所具备的作用是十分积极、显著的,要求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对读写结合予以极高的重视,从而使得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发挥应有的价值。
二、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阅读和写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能够将思维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而学生写作的能力是从阅读的基础上延伸的,通过阅读促进了学生写作的能力,又通过写作将学生抽象的思维通过文字展现出来,这一过程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1.注重以读促写两者有效互动。
提高学生读写的能力,就要注重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性教学互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互动学习的质量。阅读是学生写作的基础条件,所以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就要在阅读的基础方面打实,增加学生阅读量是比较重要的,做好阅读积累的工作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素质。以读促写形成两者有效互动,让学生在课上和课下阅读相结合,通过从阅读当中找到写作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当中汲取营养,这对拓展学生知识面,以及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能发挥积极作用。
例如:语文课程教学中涉及到的阅读内容比较丰富,为学生讲述《春》这篇文章,《春》是比较优美的散文,教师为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发展,将阅读作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进入到阅读的情境当中,对作者的语言应用以及修辞手法的使用进行分析,促进学生从阅读当中汲取写作的养分,这对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有着积极意义。为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通过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为学生呈现动态的画面,冲击学生视听感官,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会产生画面感,这为学生后续写作能打下基础。学生在课堂中自由朗读文章,思考文章描绘了哪些图景并进行概括,在这一阅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作者写作的思路也更加明确,这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2.注重反复阅读发挥迁移作用。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进行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这对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素质有着积极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注重知识迁移应用,这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升有着促进作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述阅读知识时,针对阅读当中优美语句进行分析,文章赏析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对优美段落以及文字反复阅读,感受文字的美,通过反复阅读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在有自己的理解基础上展开写作,应用同样的手法进行描写,从而能为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素质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讲述阅读知识的时候,为学生讲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其中有精彩的故事描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精彩的阅读内容进行反复的朗读,能够对作者的描写手法有深入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对描写的句子有自己的理解,然后让学生仿写,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对作者描绘故事的方法进行应用,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故事进行描写,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
3.深入分析促进学生读写结合。
教师在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阅读和写作两者形成有效互动的方式,通过创新教学的方式,深入分析阅读的内容,带领学生在学习中发挥思维,从而能为学生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在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都不成熟,学习的动力不足,教师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从剖析文章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能够深入的把握文章的内容,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为学生学习进步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述《伟大的悲剧》课程知识时候,教师将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效互动,鼓励学生以缩写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传授学生写作的方法。这一课是科研类的文章,篇幅长,剧情曲折,是通过第三人称角度进行描写的,学生对于欧化的语言文章可能不太适应,对含蓄深刻的主题也很陌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深入剖析文章的内涵,让学生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文章,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认识,促进学生能自主探究课文中的情感以及蕴含的精神,帮助学生提高课文理解的能力。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好文章的情感,这对学生写作能起到积极作用。
结论:综上言之,语文阅读教学以及写作的教学中,注重两者进行有效互动,这对提高学生读写的能力有着积极意义,能真正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通过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创新读写教学的方式,将两者形成良性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动力就会比较充足,能真正提高学生读写的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曹刚.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20(06):23-27.
[2]郑丽洪.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实践分析[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0(06):12-13.
[3]朱友霞.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模式的有效融合方式[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78-280.
[4]何开达.初中语文“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41):27-28.
[5]诸定国.构建读写一体任务的大单元教学探索——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活动·探究”单元的分析[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0(0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