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发展格局分析

刘志强

山东省荣成市农业农村事务中心,264300

摘要: 乡村振兴势在必行,要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证农业的发展,并加强农村建设,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只有明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发展格局的发展方向,了解未来乡村发展的趋势,对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分区工作有足够的研究,才能保证乡村振兴发展工作顺利开展。文章提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发展;格局
DOI:10.12721/ccn.2023.15772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乡村发展格局的未来发展趋势

想要保障乡村的发展,首要的就是做好乡村生产、乡村生态及村民生活这3个方面,只有保障好了这3个方面的发展,才能保证乡村更加协调、稳定地发展。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再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状况,对乡村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可知我国乡村未来的发展会朝着复合型产业方向发展,并且各产业间会相互融合,更加全面地开始发展。未来乡村不仅完成了分区,并且产业发展也足够成熟,旅游业及农业也将十分发达,基层的服务体系也会更加完善,人们的生活也会更加幸福。

二、新发展格局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契合

(一)乡村振兴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根本基础

从新发展格局视角看,乡村振兴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根本基础,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

1.乡村振兴能够降低外部依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利于降低我国对外部资源特别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依赖,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是实现国内大循环的前提条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将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重要力量,夯实国内大循环的农业基础。

2.乡村振兴能够扩大市场规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此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目前,我国农村市场化程度较低,规模较小,仍有极大的空间待挖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利于扩大农村市场规模,培育强大国内市场,提升内循环能力。城镇化率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升和发展空间更大。

3.乡村振兴能够拉动国内消费

消费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一环。当前城市的消费群体已基本趋于饱和,刺激消费的边际效益较低,要实现跨越式的消费增长非常困难。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不仅能够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能够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拉动农村居民消费,提升国内总体消费能力。

(二)新发展格局将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新发展格局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广阔机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

1.构建新发展格局可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机遇

新发展格局与传统发展格局不同,它改变了原有大进大出的模式,使部分产品的市场由国外转向国内,农村市场在全国市场格局中的地位上升。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尤其是国内大循环的畅通,为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提供了重要机遇和良好发展环境。

2.构建新发展格局将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新发展格局聚焦我国经济发展的自立自强,破解产业、区域、城乡发展各个环节的难点和堵点,补足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等领域的短板,缩小城乡之间差距,增强农村对人才、资本的吸引力,形成由内而外推动乡村振兴的力量。

3乡村分区原则

为保障乡村分区工作,需对乡村评价单位、指标体系等数据进行客观分析,全面深入地对乡村农业发展及建设开发的合理性进行研究和分析。

1)对乡村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同时需格外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相关的分区规划人员需掌握乡村水流的基本情况,了解河流的实际纳污能力,保证水源不被污染。2)对乡村环保绿化区域开展保护工作,并且合理运用,如要合理控制农业用地及生态红线区,保证不被非法占用,要根据分级标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空间的实际占比,同时要把握工业开发的尺度,控制工业集中区与生态红线区的距离,保障不会影响乡村的环境。3)依据农村的实际开发情况及环境保护的级别开展分区及布局工作,保证分区的合理性,优化分区的结构体系,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工业及农业的发展。对于禁止建设的区域,需避免开展不必要的建设工作,明确禁止在此区域开展可能破坏环境的建设,要平衡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在限定的建造区域,乡村要依据自身实际的资源及空间容纳潜力展开对分区的建设,要保证合理适度地建设。4)对各种产业建设实施严格的实时监测和管控,并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情况及环境保护需求合理开始工业群的发展工作,保障各产业的正常发展。对部分不合理的产业要进行结构化调整,防止对乡村环境造成影响。

三、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分区

1建设生产主导区

可以将部分地理位置较好、农业基础扎实的村庄作为生产主导区,使其主要从事与农业生产等有关的产业。在保障农业发展的同时,也要保证其多元化的发展形式。例如,在地理位置比较广阔的区域,可以优先发展设施农业,可充分利用当地各种农业资源,开展粮食农作物的种植和发展。在部分离城市较近的区域,可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加强园艺农业的发展,如种植花草树木等,加强农业的经济附加值。对部分山区地带,可优先提高林业的有关发展,多种植果树等树木,通过水果采摘及旅游的方式加强产业的发展,发挥出旅游资源优势。只有将不同区域的不同优势全面合理利用起来,才能保证其更加高效、稳定地发展,才能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和消费,建设出高效的生产主导区。

2建设生活主导区

可将地理位置相对较好、交通较为方便的乡村作为中心,建立相关的乡村社区并且将影响扩散到四周的各村落,建设出居住舒适的生活主导区。这种主导区的建立需根据当地居民的居住习惯及环境不断协调及完善。要加强道路建设,做好乡村之间的连接。要保障乡村的医疗卫生建设,保证村民有良好的医疗条件,并且村庄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加强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建设。要提升乡村的实际教育水平,要保证乡村有良好的教师资源,加大学校建设的规模,改善学校环境,减小乡村与城市之间的教学差距,保证教学的公平性,使乡村儿童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

3建设生态主导区

对于部分有着较为丰富自然资源的乡村,可将环境保护作为优先条件,适度合理地开发、开展更加有利于环境的规划工作,将乡村打造成生态主导区。例如,对于部分湿地或是湖泊比较多的地区,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展开一定的开发和利用,可将其打造成为湿地公园,发挥其旅游价值,既能保证地区的生态调节作用,还能对城市的热岛效应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并且使被污染的水源进行自我净化。而针对那些距离乡村较远的林区,可加强对其环境的保护,将其打造为天然的绿化屏障,发挥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的功能。

4建设复合功能区

在分区时,除了上述情况,还有部分乡村也有可能同时具备多种优势。例如,对于部分距离城市较近的乡村,既可以发展园艺产业,也可以发展农业,还能作为旅游区域发展旅游产业,这种村庄可以考虑将其打造成复合型区域。但是分区规划人员需格外注意的是,这种复合区要能够保证几种不同的功能有一定的互补。如在发展生态农业时,还需开发像农家乐这样的其他产业。复合区可加大对乡村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且可以加强乡村自身的基础建设,使乡村发展更为迅速和全面。

结语

只有加强建设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发展格局,并且开展科学合理的分区,才能进一步缩小乡村与城市间的差距。只有不断优化乡村的空间布局,建设乡村发展的新格局,并对乡村各种特色资源充分且合理的利用,结合乡村的不同特色分区建设,才能建设出更加多样化的乡村发展区域。要在有关部门的帮助及村民理解的前提下,保障乡村的全面建设和发展,建设出更加全新的乡村,才能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陈心文。新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的空间维度[J]。广东经济,2021(6):44-49.

[2]杨丽娟。乡村振兴战略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分析[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1(2):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