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生物教学和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联系,相关教育学者就需要正确认识环保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从实践中探索将环保教育工作有效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教学途径。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生物学知识,需要将生物教学与保护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转变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生物知识来解决身边所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推动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学生拥有良好的生物学习能力与意识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对此教师就要利用好初中生物的教学资源,将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有效渗透到生物教学当中。
一、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教育上出发
(一)带领学生了解当前的环保问题
通过带领学生了解当前的环保问题,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感与责任心。人类在过去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界的认识并不充足,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求,做出了过度放牧和砍伐森林、过度开采资源、排放污水和废气固体等一系列破坏环境的行为,人类同样也遭到了惩罚。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将这些环境悲剧告诉学生,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自然资源并不是用之不竭的。随着近年来环保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国局部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在总体上并没有出现缓解趋势。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自然资源的浪费现象也十分惊人,森林面积的大量减少和水土流失问题的不断加重,各种污染所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这就需要引起全人类的高度重视。将这些内容结合生物教学告诉学生,引发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使命感与责任心,是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成功的第一步。
(二)引导学生多关心环境动态,树立关心环境的意识
在当前这个媒体时代下,每个人每天都会通过多种媒体渠道获取信息。当前媒体新闻也会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全面报道,比如世界各国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新举措、当前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等等。教师就需引导学生积极通过网络或报刊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动态,了解环保方面的信息。并且建立在了解环保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自身观点,鼓励学生针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自身看法并提出建议。
(三)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具备了环保意识还要将这一意识实践出来。保护环境并不是专业人士十分费力去做的事情,而是每一位公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事情,比如垃圾分类和不乱丢废弃物和不随地吐痰等等,这些保护环境的小行为都是身边的小事,正是学生践行环保意识的机会。
二、以初中生物教材作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教育资源
初中所展开的环境教育主要是环境的基础教育,通过在教学课堂与组织课外活动中将环境教育渗透其中,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明确保护环境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自觉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当中去。为了达到这一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目的,教师就需要学生的从现有知识能力与年龄特点出发,并结合初中生物教材中与环保教育有关的内容展开渗透教育,力求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经常化和序列化的环境教育。比如:在对绿植植物进行讲解时,学生可以了解到绿植植物的根系扎根到土壤中能够起到保护水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并且绿植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动物种类的学习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保护鱼类资源和益鸟以及青蛙的重要性,认识到对动植物的保护与保护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三、将保护生态环境教育有效渗透到各教学环节中
(一)在教学课堂上的渗透
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渗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环保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讲解时,可以穿插一些保护和改善森林环境的作用讲解,并强调植物光合作用对大气的改善作用。并且带领学生认识森林“绿色水库”名称的由来,联系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展开教学,使学生树立生态教育概念。老师通过事例介绍与对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保护森林绿植的积极性。在新课标背景下,倡导教学模式的创新,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进一步实现动手能力与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初中生有着强烈好奇心与好动型的特点,对此教师可以组织生物探究活动,从中进行环保教育的渗透。
(二)课外组织活动中的渗透
首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阅读来拓宽学生的环保知识,对此教师可以筛选出一些与环保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将这些环保知识生物学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进一步掌握科学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理方法。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春游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当中去,让学生切实地去感受大自然,从而起到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去保护他们所热爱的大自然。最后,学校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积极组织与保护环境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在爱鸟周和植树节以及世界环境日等节日期间组织相关的公益性活动;还可以在校园的角落设置植物角、建立生态平衡系统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这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展开能够使学生真正接触到环境现实,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去。
四、结论
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是一项长期性教育活动,应本着渗透原则,结合初中生物的教材资源,通过创新学习方法与途径,将初中生物教学与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马文玲.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渗透环保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6):104.
[2]郭晓玉.环保教育于初中生物教育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2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