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为助力医药健康产业的稳健、有序发展,《医药代表备案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其对医药代表的行为进行进一步规范,以期使其回归职业“本位”。教师应具有创新教学意识,关注教学融合问题,提升《药品市场营销》教学的实效性。为此,应积极运用大数据、AI、物联网、5G等先进技术,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适应行业发展新变化,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提升其核心竞争力[1]。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精准的药品服务,有效提升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大数据时代下促进《药品市场营销》教改必要性
医药营销工作具有自身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其不同于其他消费品,是国家重点监管领域[2]。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变得愈发普及化,也使医药营销工作产生了新变化。因此,需促进《药品市场营销》课程的教改工作全面推进,优化教学理念、创新授课形式。从而,更好的了解与把握市场动态:
(一)提升调研效率
开展医药市场营销工作,需要学生全面了解市场情况,这便需要展开市场调查。以往的调查方式不仅耗时费力,且其难以对数据信息加以深入发掘,抽样调查的方式具有模糊性。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构建云平台,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的汇总与分析,借助多渠道信息展开对用户信息的收集、分类,以便更精准的寻找目标消费者。此外,其有助于促进对药品市场的细分。例如:对于某降压药品的调查来说,不同类型、程度的病症,其所需使用的药品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运用大数据,将使调查工作开展更具方向性。
(二)定位目标市场
促进对大数据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形成综合思维,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信息操作能力。可通过对相关智能软件的应用,使医药代表了解不同患者的就诊情况、治疗过程等,在经过对敏感隐私信息的处理后,使其利用海量患者的就诊情况与诊疗信息,帮助药企进行对目标市场的定位[3]。譬如:对于一些患有肿瘤疾病的患者来说,其可能会在当地的县级医院进行初诊,但大多更信赖正规的专科医院。为此,可了解患者的就诊轨迹,进行动态追溯,细分目标市场,为肿瘤药营销工作开展夯实基础。
(三)优化营销策略
药品研发工作是一项耗资巨大、周期较长的工作。加强对生物医药大数据系统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新药研发的成本,提升工作开展效率[4]。并且,较为精准的计算出新药的投入产出比,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对用药情况、临床数据等走势展开对比,形成消费者画像。继而使定价工作更加具有合理性,便于药品推广工作的开展。此外,还应重视对互联网平台的应用,进行对传统、新型营销渠道的整合,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提高消费者用药的满意度。特别是对于OTC类药品的营销来说,开辟网络渠道将进一步节约成本,简化流程。
二、大数据时代下《药品市场营销》教改的有效措施
(一)做好授课准备
在高校药学专业以往进行《药品市场营销》教学准备中,教师多依照教材内容,划分难重点,以期使学生高效记忆知识。在大数据时代下,为了打造智慧课堂,帮学生营造生动和谐、气氛融洽的学习氛围,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体现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此,可运用多元化教学素材,依托互联网智库或教学信息库,依据不同班级学情,调取有益的教学辅助材料,将其制成微课件。或是实现慕课教学,提升教学导入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应对班级学生加以分层,促进因材施教,结合学生对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同,使其进行个性化学习。
(二)创新施教方式
在新时代中,促进高校《药品市场营销》教改工作的推进,还需教师具有创新教学能力。为此,可结合不同知识板块内容的差异,灵活地选用更实用的授课方式。例如:可引入在线教学、混合教学以及任务型翻转课堂教学等。通过对B站、钉钉、雨课堂、微助教、UMU等互动教学平台,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促进学生结合经典案例、现实问题以及最新行业政策,对药品营销工作具有全面的了解,逐渐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体系。并且,可利用大数据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动态化的跟踪与记录,为授课提供指导,有助于实施过程性教学评价。教师可就学生疑问较多的内容,制定相应知识解析素材,帮助学生达成阶段性学习目标。并可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施以勋章进级奖励,使其形成自主探究学习意识,使药品营销教学工作更具开放性与实效性,助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三)完善教学评价
以往《药品市场营销》教学更重视终结性评价,导致“日常态度松散、考前突击学习”问题较为普遍。很多学生对这一必修课的认识有限,机械性记忆虽能“应付”考试,但是却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加强对大数据的应用,有助于促进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融合。一方面,其可以作为教学调整的参考;另一方面,有助于综合评价学生。例如:可将学生们的日常出勤、课堂学习表现、在线学习情况、最终考试成绩等化为考评指数,对他们的药品市场营销学习情况加以全面的跟踪,对其实施精准性、综合性评价。
(四)促进知识巩固
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有效运用,促进《药品市场营销》教改工作的实施,还需关注知识巩固问题。为此,需密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在查找知识掌握薄弱点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完善与充实自我。例如:可结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向其推荐相应的学习视频或感兴趣的信息化教学素材;在班级群中,发布最新的药品营销管理政策与详细解读信息,使学生立足于专业视角下,分析行业数据,进行综合学习,展开深入探索,让他们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并且,教师可搜集药品营销中的热词、最新网络新闻及其与教学有关的内容,实现教学拓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使其具有药品营销思维,适应新的工作变化、紧抓新机遇。
三、结语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智能时代中,药学专业的教育工作应具有创新性与前瞻性,摒弃传统知识传递式教学。只有重视教改工作,积极地运用创新科技,促进学生深入到医药行业当中,使其认识医药卫生体系改革的重要性,形成创新精神与探究意识,才能基于市场需求导向下,切实提高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质量。让大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使其更快速地适应岗位、更新自身知识系统,兼具专业能力与信息素养,促进医药营销工作的有序开展[5]。
参考文献:
[1]吴晓珊,肖健,张杏.大数据时代下《药品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海峡药学,2019(4):15.
[2]张又丹.创新创业视域下高职药品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营销界,2020(8):21.
[3]李建明,陈御铃.基于校企合作的药品市场营销教学探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10):28.
[4]丘杰丽.国家医改背景下J公司处方药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6).
[5]何永佳,陈辉芳.“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课程综合改革与创新实施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