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几点思考

董芳

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八中学(沈阳市第二十中学三好分校),110004

摘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展现了各个地区的气候特色、地势特征等。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挖掘图片、图表的信息,更好地了解地理特征,习得地理常识。对此,文章从宏观角度出发,立足于高中地理教学的现实条件,分析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具体对策以及要求,以期为推进学科教学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读图能力;培养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8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地理是高中教育教学阶段中的基础性学科,这门学科的实践性比较强,对学生的生活实践有非常关键的指导作用及优势。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科教学改革的现实条件,在育人目标的指导下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综合了解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来分析和考查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鼓励学生灵活应用个人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实现自主创新和举一反三。这一点不仅有助于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及发展,还能够促进教育教学体制的进一步改革进行创新。

一、掌握读图基本程序,培养学生读图技能

读图能力对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地理学习成绩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使高中地理学习轻车熟路,那么拥有良好的读图能力就至关重要。具体该如何做呢?我们下面来细说: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加强引导,让学生高度重视这方面即识记“常用图例”。通过认真观察图例、仔细品读相应文字说明,明确了解地图上这些符号都具体表示哪些地理事物。指导学生读图时按照这样的顺序,即看地图名称,确认地图内容——根据经纬网确定所研究事物相对位置和方向等——根据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根据等高线读懂地形起伏大小、山脉走向等。当然了,做到这样还远远不够,这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即注意指导学生读图时让学生严格遵循一系列原则(如图文结合原则、精简概括原则、联系原则等等)。图文结合原则实则就是在指导学生读图时,要求学生紧密结合地图与教材文字,将地图与教材文字看成一个有机整体,辩证地考虑图文关系;精简概括原则实则就是在指导学生每次读图前,都必须确定好读图意图,提升学生读图的针对性、目标性;联系原则实则就是在指导学生读图时,让学生多多注意多向联系,紧密联系新旧知识,激活旧知识,纳入新知识于原有知识网络中,与学生思维发展相适应,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快速地记忆、更充分地联想,使学生的读图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二、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今科技飞速发展,多数学校会选择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能展现很多动态的图片,使知识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天气受锋面的影响”时,教师用动画的形式将锋面过境后的天气变化展现出来,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大脑思考能力,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巧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将抽象的知识更详细、更生动地展现出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组织地图绘制竞赛,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竞赛是最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式,而且对于地图学习来说,完整地绘制一幅地图要远比看十遍地图记忆效果要好得多,对于高中生来说可能会对绘制整幅地图感觉有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去组织地图绘制大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集体意识。以《气压带与风带》的教学为例,其中有一个地区上的气压带与风带图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在教师带领学生绘制一遍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将这幅图完成每个箭头所指的方向都要保证正确,为了增加绘制地图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分工,在黑板上绘制出两个此类地图的大概轮廓,让学生一个一个地上到台前来完成自己的部分,教师负责记录时间,看哪一组用时最短,最准确。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活动开展完毕,也不会影响后续的教学内容的开展,还能够加深学生对地图的印象,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四、注重图文图表转换,提升图表解题技能

众所周知,图表解题能力是地图能力的核心。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对学生地理方面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光拥有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通过灵活运用图表,根据图表分析、解决问题,灵活转换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据信息,再有机联系相关知识展开分析和推理,将非常有助于学生图表解题能力的有效提升。就图图之间的转换而言,主要表现为剖面图——平面图、平面图——立体图等;就图文之间的转换而言,实则就是有效借助各种图形理解、掌握地理教材里面的知识点,“跳出”死记硬背。如:以太阳高度角知识点为例,高中地理教师就可以有效借助旗杆影子等,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快速掌握。要是遇到一些可以从多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老师可以这样做,即整体把握、综合考虑,多多进行学生发散思维训练,像我们所熟知的一题多解等,都可以被用作训练学生应变能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实际情况,挑选、设计合适的读图题,这样做的目的是逐步提高学生的图文变换能力。并且在指导学生读懂课本、地图册上的原图后,还应“趁热打铁”,有效借助这些方式(如变换图形、叠加图形等),一步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强化学生识图逻辑

识图能力的培养并非是一蹴而成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的共同点便在于需要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将知识逐渐进行积累与掌握,进而善于将知识运用至实际应用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首要条件便是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与专注力,然而观察能力的培养并不是指导学生观看大量的地图,重点是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的方式进行高效的观察,从而达到强化学生观察能力与观察技巧的目的。首先,地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观察符合其实际能力的地图,继而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图例进行观察,通过图例了解并掌握其中的地形特点,促使学生善于将地理知识与地形特点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文景观等多元化的知识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不仅可以促进强化学生的地图观察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有效的观察方法,同时还促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发展学生的地理综合水平。

结束语:总而言之,地图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读图能力是高中生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助于学生从图中获取准确而完整的有效信息,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多找些有趣的图片,如钟乳石、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等地形地貌的图片,还有各种曲线图、平面三角形坐标图等,带领学生多看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使其积累更多的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刘渤.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42):87.

[2]王文雪.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2020(4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