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为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晓率,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创新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方式、方法和路径,以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深度,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层次,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效果。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教育体系中渗透
加强教育渗透可以进一步消除人民群众思想差异,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得到有效传承。传统教育形式主要采取阶段性教育培养,通过对不同阶段知识内容整合开展思想教育实践。该策略的确能起到对思政教育内容传播的作用,但并不能帮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为更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生活化实现进行系统衔接。要在教育管理形式上做好深度优化。例如,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应当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性原则,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实践,并给予大学生正面教育引导与评价,通过多种服务活动组织运用,能更好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将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融入大学生生活实践。
2.家校共建,推进规则的践行意识
家校共建是小学阶段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桥梁,规则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家长
和教师的榜样原则,以及家庭和学校的同步双教育作用。这要求在规则意识树立的教学过程中,将其延伸到现实的实践中去,通过家长和教师以身作则形成榜样作用,来督促学生践行规则。例如,《绿色小卫士》这一单元,它是一部创新的社会参与类型,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实践社会责任担的良好素材。教师可以多利用情境实物导入教学法,可以适当地引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通过游戏、竞赛、评比等活动,让学生明白纸的用途和重要性,感受水资源的珍贵,体会清新空气对我们生活的意义,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落实绿色生活的观念与行为准则。除此之外,课外的家庭教育对环保规则意识的树立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给家长一封信”的形式,让家长在假期时间,带领孩子在户外去践行规则完成任务,如旅游中要对孩子进行文明照相、文明游玩等相关规则。通过这种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将知识的力量转化为行为准则,引导学生理解绿色与环保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自己身边亲身体验、亲眼所见的事物出发,践行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形成节约资源的良好文明生活方式。
3.积极组织多元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学习社会活动实践
社会活动是人民群众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途径,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有利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基础的社会活动组织开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围绕教育工作组织活动实践,要保障活动实践内容更具有教育引导意义,提高教育引导在活动实践中应用比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活动传播作为学生、教师学习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一种有效途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实践创造积极条件。第二,是基于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多元化社会实践活动,其基本内核要注重对正面文化思想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支撑,提高人民群众思想感知能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实践,能切实与人民群众生活活动紧密结合。
4.制定更好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优化教育教学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很容易受到学习氛围的影响,如果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则能真正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们能够轻松愉悦地学习,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发挥自主能动性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得到更多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在教育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且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课堂教学的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悦。开展教育工作的时候,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无聊,很难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教师除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知识之外,还需要留下一些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消化与思考,并开展合作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真正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最终让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例如:当在教学之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并且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到讲台上来说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思考,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学效果。
结论:总之,小学阶段作为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教师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必须给予重视,切身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二者在国家、社会以及个人这三个方面上高度吻合,所以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精神更加具体,培养出品德高尚、热爱祖国且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好青年。
参考文献:
[1]沈丽萍.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策略例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抗疫资源的价值挖掘和教学实施[J].中小学德育,2020(08):49-51.
[2]刘萍.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J].试题与研究,2020(22):52.
[3]吕丛丛.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责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0.
[4]陈彦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的策略[J].新课程,2020(40):237.
[5]林淑云.浅析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J].考试周刊,2020(95):117-118.
[6]俞文英.培养法治意识 共育道德之花——谈谈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学策略[J].教师,2020(2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