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探究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刘峥

山东大地园林有限公司,山东省淄博市,255000

摘要: 在人们居住和生活环境中无时无刻都能够看到各种丰富的园林景观,能够满足人们的视觉美感。随着近几年生态环境的变化,人们对绿色环保理念越来越重视,对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怎样打造一个具有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成为了目前最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
DOI:10.12721/ccn.2022.15714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 生态规划的概念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保理念的日益关注,产生了全新的生态规划理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来介绍生态规划。但是其主要指的是在长期对某一区域进行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了生态、环境等区域的基本条件,对该区域制定科学的建设和规划方案。最后呈现的方案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人们的自然资源需求加以满足,以此来实现资源的循环与可持续性开发利用。从中可以看出,在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在保证营养与水循环与动物生存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尊重生物的多样性,尽可能的减少人们的剥夺行为,实现生态健康水平的提升。另外,生态经济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需要将人作为生态规划的重点,同时结合自然规律和机理。

2 生态规划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

生态规划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原则:(1)要遵循地方性原则。我国不同区域在气候、土壤性质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性,而且不同地域也有其独特的风格,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不可脱离区域特点,需要遵循地方风俗,注重地方特色文化的展现和传承,以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趋向雷同,丧失地方特色。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当做到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该区域的人文特色,基于原有地方特点进行相应的改造,保护地方文化和原有生态资源,并种植适宜该区域生长的植被,以提高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发挥园林景观的生态作用,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2)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基于生态规划理念,在设计园林景观时从整体出发,处理好其外形和内涵之间的关系。在设计之前全面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掌握相关数据和资料,再进行优化设计。园林景观不可脱离城市整体风格,内部设计中也应当从整体着手,形成有机统一体;(3)要遵循人文主义原则。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寻找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结合点,既要打造独特的地域特色,也要适应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体现个性化、人性化设计。

3 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3.1 集合生态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

需要结合设计和自然本身来对园林景观进行生态规划设计,以此来凸显人类协作与其他生物的友好关系。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师需要对自然所展现的潜力进行重视和利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能力进行设计,才能够避免硬性设计的出现。例如: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利用能耗最低的运输、生产等方式,对可再生材料和场地上可以循环再利用的材料,使其潜能进行充分的发挥,不仅能够减少景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提升能源的利用率,还能够将区域的传统文化特色加以保留。目前,生态原则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随着园林景观设计师对其的日益重视,能够通过一个或是多个层面对景观的设计生态原则加以体现。通常来说,只需要一个层面体现生态原则,就可以将其称之为“生态设计”。具体来说,生态规划通过充分利用水资源,以及施工场地现有的建筑、设施的新功能,来实现生态规划减少能耗的体现。在这些园林景观设计中,部分设计不需要任何洁净水资源,就全部能够做到自给自足;部分设计只需要利用自然雨水就能够解决景观用水的问题。在这些景观中,设计不同类型的人造石时,对建筑内部清洁或自然净化原理加以采用,结合水生植物的特性和水质净化的关系,有效实现了雨水的回收,使其能够用来营建水井、灌溉草,以此来使园林景观和生态规划得到更好的结合。

3.2 合理增加绿量

绿量增加属于常见的生态学问题,这在绿地景观设计中应当引起关注,用最少绿地达到绿量最大化增加的目的,应该注重使用光合作用与适应能力强的植物,达到提高叶面积指数的目的。通常来说绿地对草坪空间有较大的需求,但也不能盲目增加草坪布局,否则将引起绿量的减少,要注重竖向空间层次感,保证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为了推动园林景观的广场化发展,不再过多使用草坪花坛,让绿化纵向空间更显层次感,在屋顶、墙面和地面力求保持协调一致,逐步构建起多景观、多层次的绿色景观体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在时间、空间上优化植物配置,让乔灌草完美结合起来,形成多样化植物生态群落。群落在绿地中属于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绿地结构、功能等方面带来较大影响,通过扩大绿地覆盖范围,有利于园林绿量的提高,从而获得更好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

3.3 选择适宜的园林配置模式,选用本地植物

基于生态规划理念开展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园林配置模式。要充分考虑园林景观所在区域的环境特点和自然条件,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所适合的配置模式也有所不同。既要遵循景观的多样性原则,又不可违背因地制宜原则,从视觉上进行优化配置,以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提升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在植物的选择上应当以本土植物为主,要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生长的植物。生态规划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从经济性、观赏性、区域性3方面考虑,其中,所谓区域性是指在选择景观植物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并全面了解园林景观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特点,选择适合本土气候、土壤性质的植物来进行种植,以提高植物的存活率,使之能够茁壮成长,充分发挥景观植物的作用。另外,还要遵循观赏性原则,既要从整体出发,保证整体性的美感,还要从个体出发,提高个体的观赏性。所种植的植物花期应当有所区别,尽量保证一年四季都有花开,这就要求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植物的生长时期和外观形态,进行合理搭配,以增强园林景观的可赏性。与此同时,在生态规划理念下,还应当丰富园林景观设计手段,充分展现生态主题,可使用对比方式来营造植物间的层次感,打造与众不同的景观特色。

3.4 打造生态多样性的园林景观

生态多样性设计是指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对生态系统的一种维护,植物群落、微生物群落与动物群落的生长离不开和谐的生态环境,其中的生态多样性的设计层次更是代表了园林景观设计师的设计水准。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丰富不同的物种生态系统,考虑到不同动物、生物之间的群落不仅仅是依附关系或是弱肉强食的关系,也是共生和互补的生存关系,充分利用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特性,使生态环境得到均衡的发展,使生物群落的自愈能力得到提高。

4 结束语

在生态规划理念下,设计园林景观应当从各方面着手,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找到人和自然之间的平衡点,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从而保障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功能性和美观性。为提升园林景观设计水平,提高其生态效益,应当选择适宜的园林景观设计模式,尽量使用本地植物,科学规划园林景观布局,提高生物资源利用率,保证生物的多样性,优化植被设计。

参考文献:

[1]黎晓青.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达[J].居业,2021(07):15-16.

[2]李德巍,杜翠亭.初探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达[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07):62-63.

[3]李志忠.试论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1,44(08):121

122.DOI:10.14051/j.cnki.xdyy.2021.08.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