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实施提问

刘守平

六安市裕安区城南镇中心小学

摘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能够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作用与价值;过程与方法
DOI:10.12721/ccn.2022.15712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  言: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十分重视运用提问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循循善诱。宋代朱熹更重视教学中的质疑问难:“教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为长进。”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一种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为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展露才华,发表见解,陈述观点,并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数学课堂提问的作用与价值

数学课堂教学实质就是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的过程,是以解决数学问题为核心展开的。课堂提问,可以起到强化信息传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调控课堂教学进程,沟通交流师生感情等方面的作用。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高低取决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奉送真理,还是教人发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认知结构内的矛盾,刺激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有目的有重点地传输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比如: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探索三年级内角和等于180°”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小明说,大三角形内角和比小三角形内角和大,你同意吗?为什么?怎样验证?”这一提问引发学生极大兴趣,在老师的提示和引导下,动手操作:把大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一拼,再把小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一拼。

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样获取的数学知识才是学生自己真正掌握的。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训练了数学思维能力,获得的数学知识,既易于理解又记忆深刻。

2.及时诊断、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及巩固强化数学内容。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掌握得如何?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有赖于教师通过适时提问,进行诊断、评价。比如: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街心广场》,在这节课结束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吗?”

积的小数位数是两个小数是两个乘数小数位数之和。

再如: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在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之后,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具有哪些特点?在应用时该如何选择?”

通过这样总结归纳性的提问,教师可以大致了解学生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特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实际生活当中能否有选择地应用情况,以便教学反思和总结。

3.适时调控课堂秩序,凝聚学生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从头到尾都是教师一人在不停地讲,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时间长了,你讲的课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也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教师在台上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在台下乱哄哄一片。反之,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适时有效地提问,不断的提示、启发,让全班学生的思绪紧紧地围绕着教学内容这条主线转,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另外,针对课堂上出现的个别情况,教师应及时有针对性地提问,纠正课堂中的不良现象,维持课堂的教学秩序,比如:当有个别学生窃窃私语时,教师可以走近说:“有什么悄悄话,能不能讲大一点,让我们都听听?”这样淡淡的一句比打、骂还有效。学生顿觉不好意思,脸红无语,迅速地把注意力拉回到学习活动中来。当学生昏昏欲睡,无精打采情绪低落时,教师轻轻地拍拍这位学生的肩膀,幽默风趣的说:“怎么了?昨晚没有睡好吗?刚才是不是到太空遨游去了?”这时,学生会立马站起来,揉揉眼睛,此时的睡意早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重新振作精神,继续认真的听课。

二、如何实施数学课堂提问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师生交流的重要环节,改进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提问的数量多少,而且要关心提问的质量。我认为,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提问的目的要明确,重点要突出。

课堂提问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进行的教学活动。因此,提问的目的要明确,提问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一中心,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三)》,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两个商店毛巾的价格分别是5元5.00元,这两个商店毛巾的价格一样吗?”和“从整体‘1’中涂出6/10(0.6)、60/100(0.60)涂的面积一样大吗?”同学们借助元、角、分的关系和面积模型涂色发现5等于5,0.6等于0.60,由此归纳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课堂提问要做到科学、有效

课堂提问是师生双方交互式的动态过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需要抓住时机,灵活设计一些提问,比如针对某一知识点,学生已开动脑筋,正在生疑、质疑,但未能释疑之时进行提问。比如:“已知一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用一条虚线把这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那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

得出结论:一直分下去,再小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

另外,课堂提问切忌泛泛而云,诸如少数教师面对全班的学生大声问:“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这样的提问看似热闹,其实是无效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问时要有意选择可能生疑、存疑的学生回答,利用错误的回答,引发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3.提问要有度、难以适当

提问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学生对学习内容可能产生的疑问,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提问要位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浅显随意的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难度太大的提问,学生无法回答,这样的提问失去了提问的价值。教师的提问既要有难度又要有一定的坡度,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的提问才能引发学生思考,才能使学生不断地形成思维力度。

4.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恰当的评价

教师的提问一提出,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看法和答案,这其中有正确的,不太理想的,甚至有错误的教师都要给予评价。当学生完整地、正确地作答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的评价,鼓舞他们继续努力。对于湖大不太理想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要亲切诱导,适当点拨,循序渐进,不断地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增强自信,努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科学、有效、合理的提问,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是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