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提高环境空气监测质量的措施研究

​张杰

杭州天青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 环境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保护区域内的自然资源,通过对环保项目现场空气的综合监测,为环保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提供有效的大气环境数据依据。目前,我国环保工程建设中大气监测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做好监测领域的质量控制,改善监测区域的空气质量,保证空气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下面本文就提高环境空气监测质量的措施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 环境;空气监测;质量
DOI:10.12721/ccn.2022.15700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 环境空气监测概述

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合物(SOx)、氮氧化物(NO、NO2)、挥发性有机物等,具有污染源复杂、面广量大、污染速度快、隐秘性强等特点,而空气质量的下降直接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现象的出现,影响着人类以及其他地球生物的生存繁衍。如何治理大气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做好环境空气监测工作,则是大气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的第一步。在环境空气监测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气象条件、监测设备灵敏度与稳定性、实验员专业技能等都直接影响监测数据准确度、可比性,甚至会导致监测数据失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很多时候因为监测任务突增,使得样品保存时间过长,影响样品性质,进而导致最终的测试结果与真值出现较大差异。因此,环境空气监测必须要加强质量管理,充分落实各项质量控制措施,才能保证提交出可靠、科学的环境监测数据,为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精准的数据支撑。

2 环境检测原则

2.1 做好前期环境检测部署

空气监测与采样是大气环境检测的基础,早期科学部署是大气环境检测结果质量的重要措施,不仅要设计检测点,还要注重采样人员综合素养。因此,应提前规划取样设备与取样工艺流程,以确保现场质量控制。

2.2 遵循空气污染质量标准

当前,空气质量检测体系与空气污染质量有明确标准,在空气监测与采样过程中,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与标准进行操作。采样前,采样技术人员应检查当地的空气污染监测技术方案,分析采样点位置要求,根据具体要求准确采集与保护空气样品,采样后,空气样品应按照质量体系标准的要求进行充分保护与储存,为确保空气采样能真实反映相应区域的空气状况,采样技术人员需对采集的样品进行记录与分析。

2.3 明确空气监测采样点位及数量

为了确保空气监测能够真实反映该地区的空气状况,通常需要在综合分析目前监测结果、环境、污染物分布等的基础上,根据该地区的地形特征与人口分布情况开展检测工作。在中国,大气环境监测站的建设往往取决于人口,如果一个城市有自动监测系统,可通过运行自动监测系统对大气环境及污染进行采样与检测,但在没有自动监测系统的城市,则通过连续定点采样形式,以确保空气采样瞬时值的准确性。

2.4 根据空气监测需求做好采样任务分布

相关工作人员应对现场监测予以重视,注重细节问题,借助现代工作方法与监测技术所具备的优势特征,为空气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深入研究,以保证送检样品质量规范,再者,样品在运输途中也应该进行有效防护,以免遭受污染而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3 环境空气监测中质量管理现状

3.1 质量管理制度相对落后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环境监测的标准方法,但对于监测质量的把控,却一直处于较为边缘化的位置,降低了监测人员对质控措施实施落地的积极性,甚至忽视了其必要性,最终导致空气质量数据质量不高、重现性差、指导性不强等情况发生。

3.2 质量管理人才缺失

激励制度不全是阻碍质量管理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的因素之一。在地方基层专职的质量管理人员少,甚至没有,而垂改后基层监测站承担的监测任务普遍加重,进一步加重了质量管理人员工作压力,面对大量样品的采集、流转、保存等过程,严格执行质量控制要求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3.3 自动化监测网络建立不完善

近几年,我国自上而下积极建立各级空气环境自动监测站,但自动站地区分布差异大,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分布相对较少,且运维经费有限,导致设备使用不稳定、反应不敏锐,具有较强的滞后性。同时,不同区域自动站设备不统一,测试频率、采样时间不一致,使得数据可比性、连续性受到影响,无法最大限度发挥数据价值。

4 提高环境空气监测质量的建议

4.1 加强质量管理的顶层设计

大气环境监测涉及众多环节,无论哪一环节出现疏漏,都将影响到检测结果,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一要细化质量管理方案,明确环境监测相关部门及岗位的责任与义务,责任到人,定期考核,确保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二要重视对空气样本采集与运输规范性,采样前,要注意检查、测试采样设备的密封性及完好程度,对仪器按照规定进行校准,如果设备不符合规定应及时进行更换。采样时,应按规范记录气象参数。在样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其安全性,确保不会因人为因素引发样品发生化学、物理变化,进而导致样品失真或者损坏。三要落实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制度。一方面,强化实验溯源性控制,严格执行《量值溯源程序》,有测量功能的设备及辅助设备和标准物资,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进行校准和检定,实现监测数据可以溯源到国际单位制的溯源性要求。另一方面,强化设备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设备管理程序》,建立实验室设备期间核查计划,设备管理人及设备使用人相互配合,做好设备的完整使用记录。四要加强对监测机构飞行检查,围绕原始监测数据的记录情况、监测报告的内容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检查,可以通过对空气质量监测任务的专项检查,帮助检测机构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强化各项细节工作。坚持“双随机”,或组织监测机构交叉互检,保证检查结果公正、客观,也可以效仿建立环保督察“回头看”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4.2 做好监测人员队伍建设

一要加大质量管理人员投入。空气环境自动监测站管理人员、环境空气监测中质量管理人员、实地监测人员“三类”人员应配齐,以保障不同监测岗位有相应的质量监督人员,使监测人员能够严格依据规范要求开展各项工作。主管部门亦可明确发文,对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数量做一定比例的要求。二要强化业务培训。监测人员的综合能力是反应监测结果最真实、客观的要素。首先,监测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环境空气监测理论基础,有丰富的环境空气监测经验,还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因此定期组织在岗人员,围绕方法解读、方法对比、标准理解等主题进行业务培训,为其提高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提供平台、渠道。其次,要重视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升后人员的适应能力,保证其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现代化的仪器设备,这样才能准确、高效地进行检测工作。三要强化制度管人。要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优化考核针对性,对监测人员在检测质量、检测态度以及技术水平进行全面考评,提高监测人员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动,提高业务能力、业务质量,做好大气环境监测工作。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等重要,公众对环境空气质量也高度重视,环境空气监测一定要严格按照监测流程开展各项工作,对影响监测结果的因素进行严格把控,才能真实地了解大气环境的具体情况,以保证社会与生态可以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红云.环境保护工程空气监测现场的质量控制措施[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2):152-153.

[2] 吴俊.环境保护工程空气监测现场的质量控制措施[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1,50(03):166-168.

[3] 李慧.环境保护工程空气监测现场的质量控制措施[J].化工设计通讯,2021,47(01):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