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环保工作中的问题
1.1群众环保意识和维权意识不足
当自己身边的环境遭到破坏之后,很多农、林、牧、渔业的群众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没有想到要维权,要恢复生态,而是眼光短浅地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因此出现的砍伐森林、过度捕捞、乱排污水等现象他们就认识不到其中的危害,甚至有的为了获取利益而不择手段,他们只认为环境的保护和自己关系不大。
1.2 地区环保规划编制与执行不力
早前,国家就严格规定各地区、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相关环保规划,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对环保的重视程度,积极查摆环境工作中的问题,能制止的制止,已经造成损失的积极补救,没有问题的做好预防工作。然而在实际中,不少地区、部门没有认真执行上级的有关规定,规划编制不合理,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1.3环保设施建设不到位
在一些欠发达的城乡,排污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存在很大问题,特别是落后的农村地区,根本没有政府统一建设的排污管道,家家户户都是自建自排,导致了很严重的污染问题。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水产量很大,但是相关的污水处理设施却没有跟得上生产生活的需要,很多污水都无法排入管网。很多地区虽然早有污水厂建设的规划,但是一直没有落实建设,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经费不足。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之下,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污水直接被排入了河流中去,这就导致了周边水体污染,水质变差,水循环、水回收也没有做到位,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1.4立项与验收过程中忽视环保
在一些大型工业、建筑等项目的立项与最终验收过程严重忽视了环保这一要素,如有也只是一带而过,并没有把生态环保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评价因素。项目验收时只看污染处理设施要有没有,不看实际治污效果好不好,这种监管的缺位是很常见的问题。
1.5不同部门与地区配合不力
环保工作是一项需要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重要工程,需要各个地区之间通力合作,如农、林、牧业,国土,城建,市政等部门。各个部门都要树立大局观念,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环保大任。不同部门之间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和口径,确保区域性生态数据详实、完善。对交界地区过度开采、环境破坏等现象加强监督,减少监管缺位的情况。
1.6环境保护人才紧缺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对从事环保工作的人员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来说环保工作人才队伍无法满足现实需要。环保工作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不仅包括地理、生物、城建、水文等理科知识,还涉及人类学、社会学等社科类知识,这就需要掌握多重知识的复合性人才,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还需要从业人员拥有较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但是实际拥有这样多领域知识的人才十分稀少。
2对策与建议
2.1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
只有全员环保意识的提升才能达到环保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特别是学习、社区、政府等主体应该承担起教化责任,激发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使他们意识到,环境工作只有人人参与才能取得更优效果。通过传单、视频等方式让公众知晓当前环保工作存在的难题,引导大家积极参加到环保工作中,从自己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想破坏生态的行为说“不”。另一方面,要畅通大众参与全民环保的渠道,鼓励公众参与民主监督、民主决策。例如在进行本区域内的土地、湖泊、山林等资源进行规划利用时要按照要求召开听众会,畅通民主监督的渠道,对群众的反馈积极作出回应。再如,对于群众提出的环境问题投诉要能够进行及时答复,开展环境评价工作要保护好群众的权益,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
2.2科学进行地区环保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环保规划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要明确其中内容,不能大而化之一带而过,要编制详尽的生态内容。在推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时刻把环保放在心上,减少因忽视环境问题而导致的返工、重建等情况,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开展环境规划时还应该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要保留自身特色,避免千城一面。当前我们也更加注重城市与生态的和谐统一,就目前来说我们在城市规划理念、设计方法等方面尚未形成自己的一套特色,容易发生照搬照抄的情况,常常会发生城市建筑与城市风貌格格不入的情况。所以,在城市建设中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初心,用科学的环保规划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助力。
2.3建立专项环保资金,并予以保护
首先要建立环保专项资金渠道。要把环保列入发展规划中去,做出各类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的预算,例如污染防治、自然保护区建设、污染监测等,含括城市与农村、山林、湖泊各个区域,畅通固定的专项资金渠道,为环保举措的落实奠定良好基础。其次,要多渠道筹集环保资金。各个地区要根据自身特色吸纳多元主体参与环境保护,拓展环保资金的来源。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引导企业、社会团体积极参与,通过村企联建、企业投资、吸引外资等方式筹措资金。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城投公司,这个时候应该积极发挥这些企业的作用,鼓励其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优势积极融资,为环境工程争取更多资金保障。在融资方面也可以采取灵活的形式,可以通过政府出面,采用资源置换的形式由建设单位先行出资。
2.4立项验收过程中要彰显环保要素
建设主体要认真落实法律法规要求,不做违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事,在项目设计前要首先考虑到环保因素,通过实地走访等形式形成报告,在建设过程中要参考报告内容。同样地,在验收合格时也要紧紧把牢环境关,有关部门要加大督查力度,确保环保措施落实、落地。并且按时开展环境监理工作,这是目前社会公认的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环境破坏的重要方式。
2.5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实现协作共赢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不是单打独斗,而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加强合作,同时要履行好自身的第一责任,通过部门之间合作形成联盟有机整体。不同部门要立足自身岗位,从所分管的领域出发,明确自身职责,对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有效指导。定期召开调度工作会,各部门之间互相分享工作进度,讨论需要有关部门配合的地方,共同协商应对策略,形成共建、共商、共享的良好局面。各个地区之间也要加强合作,树立共同体意识,形成共同抗击破坏生态环境的合力,对区域大气污染、水体污染、过度开采等问题共同治理,通过各方联动,达到共治效果。在这种荣辱与共的共同体意识下,大家都把环保工作作为自己的分内事,必然会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6加强环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加强人员培训。邀请专业学者对环保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向他们介绍最新的科研成果,把先进的理论和成果运用到生态保护中去。第二,开展参观交流。有关部门要牵头组织从业人员到先进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学习和考察,在互相交流与碰撞中形成共同进步。在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资金保障,提供高精度的环保设备,不断提升环保监控和只发能力。
结 语
要经济还是要环境常常成为困扰人们的难题,通过有效方式实现两者的均衡发展、达到双赢的局面,这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心愿。因此,为了子孙后代的延续发展,我们必须要行动起来,直面问题,采取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 郭随民. 浅谈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 家庭生活指南:下旬刊, 2020(3):2.
[2] 龙平. 经济欠发达地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 四川环境, 2003, 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