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人文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要丽平

山西省汾西县第一中学,031500

摘要: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必修课,需要教师把学生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方法中,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地理知识的学习效果。通过实际讲授地理知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各地区的地形、人文、风土人情、气候特征,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 高中地理;生活化;开展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00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当前许多高中地理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灌输课本和理论知识,使学生对抽象地理知识难以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无法有效提高。高中地理教师能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思考地理知识,探究地理知识,减轻学生理解和学习的负担,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应引入不同的学习情境,结合所学的不同知识,使学生能够思考和学习地理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以学生观为导向,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看到他们的发展潜力,帮助他们成长。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高中地理知识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高效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学习效果不明显。这样学生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更好地认识世界,为未来社会和时代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就难以达成。

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简化其知识理解难度。通过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在高中阶段,学生不仅需要宽广的知识面,还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地理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化的材料,逐步培养学生正确思维的习惯。另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将生活化的教材引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探究地理知识。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认知能力。

地理生活化教学能使地理教学更好地体现生活真谛,突出生命高于生活的本质,让学生有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积极与教师互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师生感情。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创设人文地理生活化教学情境

教师需要在现代课程中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和体验者。在课堂上不要盲目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师生应该有共同学习、共同探索、不断获取知识的快乐。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创造生活环境,使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教师在创造生活化情境时,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使生活化情境的创造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使学生容易上手。理解并接受。其次,教师要明确地理教材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点,使其充分融入创作情境;最后,生活驱动情境的创作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情境的创设要被学生接受,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2.当地乡土地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

当前的高中地理教育偏重知识教育,容易忽视学生的自主情感教育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家乡的气候、地形、土壤、植被、农业、旅游资源、水利建筑、民俗风情等都会让学生产生情感。有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周期资源。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了解家乡和周围环境,学会观察和思考,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话题。

通过了解和接触周围的环境,学生对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此,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基于地理环境资源的地理学习和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基础上快速建立新的知识。自然现象往往是不可预测和不规则的。研究和分析自然现象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例如,教育可以调查和分析地方特色及其成因,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当地建筑、服饰文化、旅游景点类型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资源。使学生能够发现周围的地理资源,并将特定知识应用于特定实践。

由于地理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实用性强的综合性学科,学生生活充满了地理学,是地理学学科的主要基地和重要的地理学科资源。为此,应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入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3.课后地理作业尽量源于学生日常生活

高中生的作业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简答题和章节训练。在作业中,我经常准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短文。例如,写下防治荒漠化的措施,西北地区如何发展节水农业,以及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找出哪些产业最能有效节水。这样使学生既能提高写作水平,又能通过查阅资料、写论文等方式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能够长时间准备这类作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老师认真考虑作文选题,实事求是,慎重选题,并指导学生,包括如何获取信息、辨别信息真伪、如何使用等。以论文等形式描述问题的信息。

4.课本中地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

地理学教学是有生命的,高中地理课堂可以融入生活。高中地理教学只有以生活为中心,才能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在中国,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国教育强调智力发展,忽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

地理学是面向学生未来的生活。教育应通过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加强地理的实用性。要想学好地理,就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让学生在家乡画画,培养自己的绘画能力。书店网点布局调查:包括售书的数量、种类、路线。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培养地理评估和决策技能。

5.优化课堂教学评价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大多基于考试成绩。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断更新考核方式。采用主动式的教学评价,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快速专注于对地理知识的探究,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达相关知识,还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积极评价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不断探索相关知识。为了更好地将相关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为地理知识的探索奠定基础。

比如老师要结合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通常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全班其他同学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学生的地理知识也需要应用于日常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练习,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

结语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因素传授的知识,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学生知识学习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善于主动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让教师探索知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习惯。学地理后,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学习,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和学习地理知识的欲望。

参考文献

[1]纪娜娜.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初探:以鲁教版地理教材为蓝本谈高中地理教学[J].中国培训,2015(8):191.

[2]吴凌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70

[3]贺清华.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分析[J].才智,2020(7):26

[4]封翰文.基于新课改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初探[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4):207-208

[5]仇倩.浅析高中地理生活化、实践化、有效化教学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7(3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