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俞凡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和实施,对农村的发展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本项目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来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以期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发展;综合评价
DOI:10.12721/ccn.2024.157825
基金资助: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部科研项目(DJNY2022-2)
文章地址: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乡村发展有了新的思路,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需求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有利于解决当前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和乡村综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当前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这五大方面。乡村振兴要用产业﹑生态、文化,组织、人才等综合性振兴措施,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利用乡村空间布局、乡村建设等规划策略,展开具体建设,进而促进乡村的升级和进步,最终实现乡村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中国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享有改革和发展带来的利益,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但是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所有人的共同富裕,农村是最困难、最繁重的工作,也是最有潜力、最有后劲的地方。在我国经济增长减速、外部环境恶化的背景下,通过“乡村振兴”来拉动国内需求,从根源上推动供给侧改革,这对中国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三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必须将“三农”作为首要任务,以“三农”为重点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具活力、最具开放性、最具创新活力的地区,在全国四个层面上都有着重要的战略位置,在全面开放的大背景下,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长三角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域,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的示范作用。通过对长三角区域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可以区分不同经济条件和发展模式下乡村振兴的得与失,有利于相互学习和借鉴,为我国其它区域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进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二、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被提升为国家战略,使该地区有望在“三江源”地区开展有益的探索与示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12月印发)提出了“沪,苏,浙,皖”四大省区,故长江三角洲应当包含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但上海市的“大都市化”特征决定了其乡村所占比例极小,故本课题拟以江苏,浙江,安徽省等40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建立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评估,并以此为依据,深入探讨影响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苏、浙、皖等地区以及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政策建议。

 三、乡村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原则

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是:①与国家战略相匹配,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5个维度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成果和实际情况,设计具体指标。②突出区域差别的原则:苏、浙、皖地区乡村发展水平不同,应尽可能选取具有共同特征的指标;③突出重点,在选择指标时尽可能将重点放在农村经济多元化,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城乡和谐发展等方面;④方便实用的原则,根据资料的可用性,选择具有权威性的指标,并尽量选择比率类型的指标,以减少尺度差异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四、指数体系构建说明

(一)工业蓬勃发展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在这一类别之下,还设置了五个次要指标,分别是:农村人均农业产值,反映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水平;在非农业村庄中的工作人员所占比例,体现出农民的就业状况和农村工业发展的多元化;农机具的亩均功率、农村人均用电,反映出生产工艺的现代化程度;人均 GDP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指标。

(二)生态适居性

生态宜居是提升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在此类别下,设置了三个二级指标:农村道路路灯覆盖率,反映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农村生活污水的集约化处理、冲水厕所的普及是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标。

(三)乡村文明建设

乡村建设的灵魂就是乡风文明,在这一类别之下,设置了三个二级指标:乡村文化繁荣程度,主要由农村居民人均文娱消费支出和农村体育健身场所覆盖率来体现;农村的传统德性主要体现在离异状态的人群所占的比例上。

(四)衣食无忧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生活富裕,在这一类别之下,设置了四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它们是衡量农村富裕程度,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农村居民人均拥有私家车数量和农村常住人口恩格尔系数是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化指标。

五、结论和政策启示

(一)结论

本课题基于长三角地区的例子,对三省40个地级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表明:①三省之间、三省之间以及三个城市之间,乡村振兴的发展极不平衡,其中安徽省和苏、浙两省之间的差距非常大。②浙江省经济发达,藏富于民,江苏省经济发展较快,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发展较快;③苏浙两省城乡协调水平基本接近,都处于安徽省的前列,另外不少城市的城乡差距(收入、支出)指标还算可以,而人均支出和收入则不太理想,需要客观全面地看待。整体而言,乡村振兴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有较强的相关性,并与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

(二)政策的启示

(1)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努力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质量。从评估结果来看,排名前两位的江苏和无锡在全国范围内均处于领先地位,其发展为苏州和无锡的“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苏州和无锡两个城市,将集体资产以股权的形式明确地分配给社区每个成员,形成了统一经营,民主管理,按股分红的社区股份合作组织,为其它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当前,我国农村要积极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建新型的农业经济主体,这样不仅要确保其个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还要形成群体的优势和组织的优势,这样才能将农村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程度。

(2)以“特色城镇”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一体化。浙江和江苏在城乡和谐指数F4和乡村振兴的综合评价上都比安徽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通过特色城镇来促进乡村振兴。乡镇是城乡联系的纽带,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传导功能,在加快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根据最近发布的2019年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前1000位的数据,江苏占据了30个城市,而浙江则占据了16个城市,这两个城市加起来差不多有全部城市的一半。这绝非巧合,显示出苏、浙地区在“小城镇”的特色和发展上的确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旅游”与“产业”已成了特色小镇的两个主要话题,其中,工业型小镇需以已有的成熟产业为基础,而旅游型小镇又需以自然形成的旅游特色资源为基础,因此,各地区应结合各自地区的特点,对特色小镇进行准确的定位。以江苏兴化的油菜花海和浙江的嵊泗列岛为代表的旅游型城镇,以形成小镇个性精神。以义乌小商品为代表,用行业思维引导,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

参考文献:

[1]郭嵘,贺易萌.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 2023, 45(2):18-23.

[2]闫凤英.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综合评价及类型识别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 29(9):10.DOI:CNKI:SUN:ZGRZ.0.2019-09-017.

[3]夏诗涵, 王建洪, and 王茂.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水平研究——基于熵权法-TOPSIS综合评价模型." 湖北农业科学 58.17(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