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合理科学地运用新型技术能助推传统行业进一步转型升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企业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在早期配电网的建设中,由于投入的资金较少,大多数乡村振兴中低压配网建设速度较为滞后,没有跟上乡村振兴发展的步伐,也没有对中低压配网进行科学地规划和建设改造,多数情况下限制了电网的发展,只能单方面根据用户的有关需求激进型建设。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中低压配网产生较多问题,如:自动化程度不高、供电不够可靠、许多设备较为老旧、容量不够充足、建筑设计不合理等,使乡村振兴中的居民不能及时享受到生活质量提高和乡村振兴发展带来的幸福感。
1乡村振兴中低压配电网规划的原则
现如今,在先进技术手段加持下,我国电力行业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乡村振兴中低压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乡村振兴的生产生活提供电力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尽管乡村振兴中低压配电取得一些成就,但随着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增速,逐渐出现不能满足乡村振兴居民生产生活用电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电力系统中“重视发输电,轻视配电”的老旧思想始终存在,在思想层面上进一步加重了乡村振兴中低压配电网建设和实际乡村振兴用电需求之间的差距,使乡村振兴中低压配电网在建设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从而对整个乡村振兴的经济发展起到负面作用,阻碍了整个乡村振兴的发展。因此,对于现阶段的乡村振兴中低压配电网来说,进一步做出更加人性化的配电网规划,进行科学管理和建设,这些需要相关技术人特别关注。乡村振兴中低压配电网的主要规划原则是进行负荷预测,凭借预测的技术原理,可以对乡村振兴各个区域的负荷分布和密集程度进行合理预测,并且在合理预测的基础上展开乡村振兴中各个配电网的供电区域设计,结合上一级的配电网规划,对乡村振兴中低压配电网线路走向和各个变电站的联系方式以及重要的配电网的界限形式进行确定。同时,对于乡村振兴中低压配电网的设计规划过程,从设计开始就要做好长期规划,并且在之后的建筑施工阶段要按照开始的实施规划进行施工。在整个工程总体规划的条件下,按照工程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实施具体计划,减少因为缺乏整体性规划而出现的诸多失误,比如:进行同一施工步骤的重复施工;没有良好的编制计划和评估反馈机制,造成一线施工人员不能对配电网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
2农网低压配电线路运行现状
目前,农村网络发展仍然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前期农村配电网设计规划不合理,这导致配电网布局和选址不合理。随着农村用电量的逐步增加,有必要进一步扩大电网规模,导致配电与负荷中心严重偏离,严重影响农村电网的运行质量和成本效益。(2)由于农网采用传统线路和设备,配电线路以四线架空为主,设备线路大多早期农网改造时架设,相当一部分使用寿命超十年,超十年变压器损耗大,线路线径小,强度低,在雷雨等特殊天气条件下易发生故障。(3)农村供电比较杂,多条接户电缆安装在同一杆上,一旦停电,抢修存在难度,停电时长可能会增加。目前,农村配电线路的交叉点较多,线路之间的电导差异很小,如果配电线路出现故障或需要根据需要进行维修,则可能会发生大规模停电。
3乡村振兴农网改造中低压配的措施
3.1加强低压配电网的日常维护
为了抑制三相不平衡问题的发生,需要加大对低压配电网的日常维护力度。现今一些配变检测仪投入到了电力系统网中,对于三相不平衡情况的发生能有一定的监测,但在一些地区并没有配备这样的设备,这就需要加大人工排查力度,及时对三相不平衡的负荷比例做出调整,使得三相处于平衡的状态。要加大对安装配变检测仪地区的关注,及时对配变检测仪的回馈数据进行处理,当发生三相不平衡现象时应该及时到达现场进行处理,避免发生重大事故,为用户的用电安全和质量提供保障。
3.2对于中性线的选取
在低压配网中对于中性线的选取有一定的要求。相对来说,接地线与相线要粗一些的,而中线保护线则较细。在三相四线供电系统中,一般会要求接地线的截面积不能小于相线的二分之一,而在单相供电回路中,一般要求接地线截面积与相线的截面积一样。另外注意接地线要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做好这些细节且必要的举措,才能不断完善低压配电网的正常运行,最大化减轻三相不平衡的问题,保证用户用电的安全性,使整个电网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3.3采用新的技术进行补救
因为大量单相负荷的存在,使得三相不平衡现象越发严重。传统的应对措施是利用电工人员对电流进行测量进而做出一些调整。定期进行检测,不仅使得人力付出较大,也对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浪费,有时因为检查、调整的不及时还会发生安全事故,这无疑为电力供应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对用户用电的心态也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换相型不平衡治理装置的出现解决了电力系统中的燃眉之急。换相型不平衡治理装置具有损耗低、运行噪音小、便于安装、免维护等优点,不仅能够解决低压配电网中的三相不平衡现象,也减少了电力企业、公司的人力投入,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资金。并且为用户用电情况作出了一定的改善,针对不同用电情况的用户解决了停电的困扰。新技术的投入极大缓解了三相不平衡现象检测时所投入的繁琐程序,使得这一程序更为精简,极大地节省了电力工作人员的时间。电力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资金也可节省出来引进更为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促使电力企业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让用户享受到更为安心的电能。
3.4绝缘子设计与选择
选择低压配电线路时,应考虑线路导线的横截面,选择合适的配电线路,确定配电线路中配电塔的横臂和绝缘类型,并适当选择配电线路的连接点。区域农业网络的转型速度和未来农业网络的发展,特别是低压配电线路的选择,不应影响或阻碍农业的发展,整个范围的电力负荷标准由低压和中压配电线路中的导体横截面确定。在运行期间,必须确定配电线路的热性能和耐磨性,以确保其密度和机械强度。配电线路的导体部分由线路上传输的电力和电压决定。因此,有效地控制配电线路的电流并选择合适的导体截面是非常重要。
结束语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网改造建设属于核心环节,为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必须加快农村电网现代化进程。在农网低压输电线路设计中,应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和农电行业特点,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科学规划配电网。同时,必须有效制定配电线路规范,线路设计应包括更有效的短路保护,加强剩余电流保护,注意提高输电线路的防雷能力,对低压输电线路进行现代化改造,以满足农村电网发展的实际需要,使其能够更有效地为该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并确保其安全运作。
参考文献
[1]李大文,徐殿兵,魏庆科,詹萍萍,吴明生.农网改造中低压配电线路的设计及其规划研究[J].电力系统装备,2021(24):19-20.
[2]贾聚光,刘玉龙.改电网补短板电充足产业旺--国网山东高密市供电公司“千村改造”赋能乡村振兴[J].农村电工,2022,30(7):13-14.
[3]陈晓彤,谭正仕.乡村振兴中乡村规划的改进:基于行动者网络的分析[J].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020,036(00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