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土壤环境重金属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张馨月

克州环境监测站,新疆克州阿图什市,845350

摘要: 我国工业事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但同时也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便是重金属污染问题。部分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已经危及到了食品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我国加大了对重金属监测工作的重视,旨在通过对重金属含量以及迁移规律的分析,制定科学的治理措施,改善土壤环境的污染现状,降低重金属污染现象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威胁。鉴于此,下文首先对重金属监测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探究重金属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期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为土壤环境的治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土壤环境;重金属监测;质量控制
DOI:10.12721/ccn.2023.15727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土壤环境治理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治理是一大难点,尤其是其具备难以降解的特性,如不采取人工干预措施进行处理,则会由于重金属污染物积累量过大造成更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此时,如在被污染的地块种植作物,则会使部分重金属被人体摄入,严重威胁人体健康。为此,在进行土壤环境监测时,需要将重金属监测作为主要监测内容,即通过对重金属含量、迁移状况等的监测确定土壤污染状况,为土壤环境治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1.土壤环境重金属监测的要点

1.1监测用具的选择

主要用具包括取样设备、采样设备、储存用具和重金属分析仪器等,其中进行土壤取样时一般借助钻探设备,而采样用具则需优先选用非金属材质的用具,如木质铲子、托盘和瓷质托盘等,考虑到取样时的钻探设备为金属钻头,可能会对样品的重金属含量构成影响,在取样之前,需要先将与钻头接触的部分土壤去除。储存用具一般选用聚乙烯材质的密封袋或者玻璃材质的广口瓶,为避免对最终的检测结果构成影响,可在实际使用之前先对储存用具进行重金属检测。常用的重金属分析仪包括原子荧光光谱仪和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1.2科学采样

需根据《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定》和《土壤监测技术规范》中的相关内容对采样深度进行合理控制,一般根据监测目标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采样深度,具体分为表层土采样、分层采样以及剖面采样三种。其中,针对表层土的采样深度在0-0.2m之间,通常情况下,为了提升样品的代表性,会采取多点混合采样的措施,即在采样范围内,以对角线形式或者棋盘形式确立多个采样点,并将取得的土样进行充分混合。对于疑似污染渗入深层的状况,则需采取分层采样措施,采样深度分别是0-0.2m、0.5m、1m、1.5m,根据土壤污染表现确定是否需要取更深层的土样。对于存在特殊要求的状况,可采取剖面采样措施,其剖面规格一般为1.5m×0.8m×1.2m,采样量控制在1kg左右为宜。

1.3土壤样品检测

先对土样进行风干处理,当其达到检验标准后,利用100目筛进行过筛处理。之后根据监测目标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先进行空白试样,如未检出则证明检测方法和检测环境可靠。反之,则需考虑重新选择检测方法,并对检测过程进行有效梳理,查看有无污染现象,排除问题后再次进行空白试样检测,直至空白试样未检出,再进行目标样品检测。此外,在进行平行试样检测后,要根据相关标准要求对平行试样的结果进行对比,如超出标准范围要求则需查找原因后对该批次样品进行重新检测。

2.重金属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

2.1规范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在土壤采样过程中,需要优先选用非金属工具,对于无法避免的状况也需对与金属接触的土壤去除后进行采样操作。如在采用钻机设备采样深层土时,需要先使用竹制刀具将与金属钻头接触的部分土壤去除,且在针对不同的采样点进行采样前均需要清洗钻头,保存土样的托盘用具需要根据采样次序自上而下的逐层摆放,尤其是在针对不同区域的土壤进行采集时要更换手套和相关用具。此外,对于土样的存放空间也提出了特定的要求,尤其在对土样进行风干处理时,要在风干室的窗户上装设防尘网,保持良好通风的同时避免粉尘进入室内对土样产生污染,且要确保空间内无酸碱和易挥发性的物质,还需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另需对风干盘的摆放间距进行合理控制,上下盘间距控制在30cm以上为宜,水平间距控制在10cm以上为宜。在针对样品进行研磨时,需要对研磨工位进行单独设置,谨防出现相互污染的现象,且每次研磨完一个样品便需对操作台和需要重复使用的用具进行全面清理。

2.2设置平行试验样品提升监测结果的精密度

为了进一步提升土壤环境重金属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参照相关监测标准合理设置平行试验的样品,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每个批次的样品平行试验样品应在样品总数的5%以上。进行平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与实际样品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控制土壤监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偶然误差,以提升监测结果的精密度。在《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明确了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如实际测试中,测试结果超出标准范围,则认为重金属监测质量未能达成标准要求,需要重新进行重金属含量监测。

2.3进行加标样品验证检验测试结果准确性

土壤环境的重金属监测过程中,为了有效检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对标准土样的测试验证监测方法和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持有国家认证证书的标准土样进行测试,在没有标准土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加标回收验证的方式来检验样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加标验证时,要确保每一个批次样品中设置大于5%的测试标准土样,最终测试结果要控制在证书保证值的范围之内,且回收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才能确定重金属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满足《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反之,则需要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部分样品进行重现监测。

2.4做好数据三级审核提高报告数据质量

重金属监测过程中会涉及到对大量土壤样品的检测,产生大量的检测数据,要求相关人员肩负起数据记录的职责,严控数据记录质量,尤其当发生数据异常时,要对样品检测的过程进行复盘,查看有无遗漏或者有无误操作的问题,尽量避免由于人工失误对监测结果构成的影响。为保障数据质量控制的可靠性,可以推行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将数据质量监管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强化其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还需针对监测数据进行三级审核,最好是每完成一个批次的检测工作后,便进行一次数据审核,争取及时发现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隐患问题。

结语:针对土壤环境重金属进行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土壤的污染状况,确定土壤中的重金属分布类型和含量,并依据此制定土壤环境的治理方案。因此,可以认为,重金属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对土壤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具有直接影响,只有保障监测结果可靠才能保证治理方案的可行性,真正发挥环境治理的作用。为此,在今后的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中,在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规范监测流程的同时,还需不断总结经验,研究更为直观可靠的重金属监测技术,为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李瑛.土壤环境中重金属铬污染现状及智能监测方法[J].石化技术,2021,28(11):152-153.

[2]张崇君.土壤环境重金属监测质量控制探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3):33-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