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

冯振华

衡阳市铁一中学,421002

摘要: 高中地理课堂的内容非常丰富。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师生沟通、交流,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帮助同学们在学习、掌握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便利条件,降低了学生的压力。另外,生活化与高中地理课堂的结合,对各类地理教学资源有效整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减少了拖堂的现象,让同学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拥有更高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关键词: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途径
DOI:10.12721/ccn.2022.15709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就是把地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并且把生活常识当作教学的着手点,重视生活内容,基于创设情景,对知识进行生活化处理,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探索欲。地理学科注重学生的生活,以学生身边的事件以及经验作为教学素材,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为了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就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合理地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新课改的要求

素质教育背景下,为了满足课新改要求,高中地理教学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生活化教学方法就是素质教育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能够将地理教学和生活结合,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满足教育改革要求。

(二)满足地理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要求

该学科教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为了提升教学的效率,就要注重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运用,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落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给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供帮助。同时,还可以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锻炼其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养成。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创建生活化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知识理解

相比过去直接授予知识的教学,现代教学更加重视过程和方法,倡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逐渐成为主流。相比过去的教学方法,教师主要承担引导者的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问题情境的创建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本质特性,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需要结合具体的区域地理让学生进行探究。相比其他的地方,学生对自己生活的乡土地理情境无疑更加熟悉,而这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探究主动性,还能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故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创建生活化问题情境,以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例如,在学习大气运动相关知识时,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就“如何治理大气环境”为主题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本区域的大气污染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有效的治理方案。在活动的开始,教师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现本地的污染状况照片,六项污染物浓度以及综合指数。而学生在了解了本地的具体数据后,就可以结合本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探究本地产生大气污染的原因,并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由于是以本地为问题情境,学生对基本情况的了解更加充分,在具体策略的构建中也更加容易联想到生活中政府日常采取的措施,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有着巨大的作用。这样,利用生活化素材,教师能更好地创建问题情境,辅助学生理解知识,有效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

(二)以生活为切入点,开展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中,可以巧妙地以生活现象、生活案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入手,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地理科学知识,指导学生利用其进行生活实践活动,构建一个好的教学课堂。比如,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课的任务是合理区分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观察区域发展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东北地区、南方区域开展显著的对比,让同学们观察南北居民生活的不同,包括饮食、生活习惯、居住空间等,做出合理对比。同学们会显著地发现,因为南北的气候、水源、土地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样,学生应该理性看待这种差异,尊重相互的习惯和理念。通过对南北生活作为切入点,教师能够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内容充分地展现出来,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加深他们的印象。

(三)开展生活化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活动是当今中小学教学相当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在现代,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也表明了相比其他学科,地理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学生活动能力有限,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境必然是在乡土地理的范围之内,与生活密切相关,故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必然会涉及生活化素材的。而为了全方位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就需要积极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服务业的区位选择”时,在基础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就可以开展结合乡土地理的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服务业,利用地图和实地考察确定其分布规律。在分布规律考察完毕后,学生还可以构建相应的问卷对自己选择的服务业进行调查,以确定其选择位置的原因。如学生以书店为调查的服务业,发现其多在学校附近或者中心城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即需要通过问卷和自己的所学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若是调查的服务业为超市,学生还可以将其从规模上划分为明显的等级,对不同等级的超市分别进行分析。这样结合生活化情境,教师有效开展了实践活动,这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了知识,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结语

总之,新课改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教学与生活进行联系,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需要引导以及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运用学习到的地理知识点解决问题,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地理学习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有所用,提升地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魏小龙.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的要点分析[J].考试周刊,2020(5):151—152.

[2]杨明.生活化教学与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结合[J].科普童话,2020(1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