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乔宏

摘要: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不仅需要促进林业资源发展,拓展我国林业资源的储备,同时还要采取各项措施解决现有的环境问题,因此,重视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需要营林人员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制度,落实每一项工作措施,才能提高我国林业营造林工程的质量,充分发挥林业营造林应有的作用,以推动我国林业事业的全面发展,有效落实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问题及措施。
关键词: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问题
DOI:10.12721/ccn.2023.15727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林业项目建设中,抗旱造林技术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树木存活率也会明显提高。现阶段,我国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保障抗旱造林实际效果,合理应用抗旱造林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应保障规范操作,有序开展抗旱造林项目建设。我国林业项目建设中,应合理选择树种,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加强造林操作的规范性与技术指导,实现科学而规范的造林项目建设。

1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问题分析

1.1缺乏充足的水资源

林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如何实施抗旱造林是非常重要的,干旱贫瘠地区自身土壤条件不好且严重缺乏水资源,就会影响大部分植物生长。同时,干旱环境也会加剧植物水分流失,水分不足状态下造成植物枯萎直到死亡,当地林业项目树种无法实现预期成活率。抗旱造林技术,针对土地资源贫瘠地区,首要解决土地营养与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以此为植物创造良好生长存活环境[1]

1.2资源利用不科学

当前,我国许多地区的林业生产环节还存在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肥料的使用存在配比不科学的问题。常见的肥料分为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2种,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会出现化学肥料施加过多的现象,这不利于苗木的后续生长发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常对基本元素的需求量较大,但在实际施用肥料时,钾肥占比较少,这将会影响苗木的正常发育。

1.3林业管理不完善

林业项目建设中,管理模式还不够完善,抗旱造林技术推广过程中监督缺失,导致相关部门无法很好地执行抗旱造林技术。现阶段,部分林业项目以国外思想与经验为主,没有充分考虑我国林业建设实际情况,使得现有林业管理模式效果差强人意。为了提高抗旱造价技术实际效果,各地区要结合林业建设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管理模式,以此选择最为适宜的林业管理模式保障树种成活率[2]

2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问题解决措施

2.1合理规划营造林

为了能够从整体上提升营造林建设的质量,就要对多项自然因素进行考量,切实地完成整体规划工作,基于持续发展的角度促进当前营造林建设目标的达成,统筹并合理地完成营造林管理多个方面的规划,尽可能地避免营造林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产生的纠纷。前期进行规划时一定要从发展的整体进行思考,如营造林在资金上的投入是否和产出展现出一种正比的关系,能否完成好预期制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只有切实完成好前期科学规划等相关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营地造林的建设工作。在具体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还要切实考虑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规律,使其能够满足生态平衡发展提出的要求,逐步让林业当前的生产潜力得到提升。

2.2完善水、土资源分配

推广抗旱造林技术中的节水灌溉技术时,应该对当地的供水条件和水源分布状况进行详细调查。专业人员在开展实地调查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土壤条件等可能会影响林业生产的环境因素,并根据作物的种植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此深化灌溉技术的推广效果。土地的具体状况也需要在生产规划制定的初期进行充分调查,调查人员应该根据地形分析此地的水源分布状况。如果生产地区的水源较为缺乏,就应该为此安排运输水资源,并根据先天条件设计相应的节水技术,以达到更好的灌溉效果。水源不影响对林业用水的监控和预测,因此需要定期对生产地区的蓄水量进行监测[3]

2.3规范抗旱造林施工操作

社会经济发展中,林业项目可从经济、社会与生态方面创造更高的价值,有效应用抗旱造林技术,加强林业项目建设,严格依照各项规范与流程应用抗旱造林技术,以防发生纰漏。相关人员要严格依照操作要求把控植树造林细节,不能随意开展造林项目施工。此外,林业管理部门要重视管理措施的优化,设置监管部门监督抗旱造林技术操作是否规范,确保有效开展抗旱造林工程。同时,相关部门也可安排技术指导人员提供现场指导,确保现场施工操作更加规范,提高人员专业技能提高林业项目建设效率,促使林业项目充分发挥其价值,为社会发展提供推动力。

2.4整合多种技术

针对于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应该采用滴灌技术进行局部灌溉,这样可以使水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同时延长灌溉周期,节省大量水资源。与此同时,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还应该在树木周围喷洒保水剂,帮助林业解决因水资源匮乏造成的造林问题。滴灌的灌溉速度较慢,在大面积的农田中应用不多,因此,可以将喷灌和滴灌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这2种技术的灌溉优势,改造同种装置,以此实现大面积的精准灌溉,并且充分节约水资源。还可以在此过程中融入水肥一体化技术,充分节约水肥资源,这种灌溉方法应用范围更广。在北方降温较为严重的季节,可以采用覆膜技术,以此提高土壤内部的温度,做到保水保费,以防植株的根系被冻伤,避免过低的气温导致树苗死亡[4]

2.5加强林间管理

第一,要及时清除掉当地区域内的垃圾或杂草等。对于林地内的各类垃圾,可以利用集中焚烧或填埋等方式进行处理;对杂草等各类无用生长物,可以喷施除草剂或人工拔除对其进行处理,强化林地整理不但能够有利于消除树木生长的各类隐患,还能为树木健康成长营造更好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实现生态造林的目标。第二,要科学选种。在综合分析和考虑区域气候条件与土壤特点等因素的前提条件下,选择易发芽和适应环境能力较强的树种。对于林业造林技术来说,其具有特定的场合,对区域环境的要求也更高。在顺利完成有关造林项目的同时,不但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还能获取可观的生态效益,有利于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第三,选择合理的培育方式。在进行整地造林的过程中,需要依照种苗大小选择最佳的培育方式。

2.6提高林业工作综合素质

应从多个角度保障营造林最终的建设质量,还要积极塑造一支高素质的营造林建设和管理团队。林业部门需要融合平日工作提出的需求,进一步完成对优质人才的引入,同时制定与其相对应的培训体系,不断提升营造林工作者和相关管理人员的个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一方面,需要处置当前林业工作者普遍存在的年龄结构相对较大的基础问题。另一方面,还需要招聘并培养一些储备人才,不断提升这些年轻人才在林业工作中的工作经验和自身的专业素养,调动其在林业工作中的创新能力以及工作的积极性。

结束语

营造林的质量对于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确保林业资源的充足,还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提高林业工程的经济效益,林业项目建设中,抗旱造林技术非常重要,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林业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价值。相关部门员工要创新研究抗旱造林技术,从技术方面为我国林业项目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玉凯.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问题及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15):145.

[2]高年勇.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应对措施[J].农技服务,2017,34(21):48.

[3]窦俊杰.论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应对措施[J].花卉,2018(20):269.

[4]张磊.浅谈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8(36):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