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乡村教育视角下乡村振兴研究

唐秀霞

广西省桂平市西山镇大起小学,537200

摘要: 我国经过不懈奋斗,在 2020 年底,近 1 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我们国家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成就!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制定“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是这一战略最基础的一环。本文从教育视角出发,以期研究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实际作用。
关键词: 义务教育;乡村振兴;留守学生
DOI:10.12721/ccn.2021.15902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0 年在“十四五”规划中强调以“公益性”原则展开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本文从教育视角出发,以教育在乡村地区的重难点问题为切入点,采用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发现乡村教育存在人才流失、留守儿童缺乏引导等问题,亟待解决。笔者从问题源头进行分析,以期为乡村教育及乡村振兴提供建议,旨在更好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一、乡村教育中的现实问题

(一)人才的引进与流失

调查发现乡村地区青年教师流动性比较高,主要原因两个方面,乡村学校少数领导存在追求稳定而不敢放手让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改革创新,不利于后续人才的引进;还有部分乡村年轻教师由于缺乏社会经验, 缺乏对教育的钻研精神,所以教学过程中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方法和教法,发挥不出自身优势,不利于其职业素养的提升。

(二)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失位

乡村地区留守儿童受到良好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步。在乡村地区,有的家长自身知识文化水平不太高,应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常常捉襟见肘;有的家长外出谋生,家庭教育失位比较严重,他们往往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只顾着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缺乏对孩子精神成长方面的引导;智能手机的普及增加了学生接触手机的机会,留守儿童利用作业之便玩手机游戏或看视频;由于长时间接触手机,孩子们缺乏必要的劳动锻炼和身体锻炼,不仅影响到了身体健康,而且还严重影响到了学业。有关调查发现中小学生总体近视率接近 50.00%,从学习精力状况上看,近视学生表现更差。所以家长要加强自身文化学习,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配合学校工作安排,家校联合培育学生,乡村教育就能取得好成绩。如果乡村留守儿童在成长阶段遇到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他们就会成为家乡建设的主力军,乡村振兴也能更快从蓝图变为现实!

二、义务教育视角下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一)进一步完善教育的法律及相关制度

从国家层面来说,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重点照顾资源薄弱地区;二是对乡村地区现有的教育资源重组优化,让乡村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受到更优质的教育;三是出台惠及乡村教师的政策,真正解决乡村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轻装上阵,扎实做好基础教育工作,提升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四是制定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护教师合法权益,如教师职称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肯定,也是提高其生活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专业性、公平性与激励性是发挥职称评审制度价值的重要保障,有关部门要出台举措提升职称评审的公平性,提升职称评价的专业性。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18 年联合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增添深入落实上述文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新举措,随着相关措施落地见效,我国乡村教师队伍逐渐壮大,结构趋于合理。

(二)地方政府和学校制定措施引进并留住人才

从地方政府和学校层面来说,首先要意识到人才就是生产力和未来竞争力。乡村学校引进来并留得住人才是我国乡村振兴成败的关键,所以地方政府及学校一是要制定出能够留得住人才的政策;二是要给青年人才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三是要组织相关的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职业素养;四是要改善本地区医疗水平和教师住房条件;真正把服务做到位,青年教师才更愿意加入乡村教师队伍。乡村教师是义务教育师资中数量最多的,是乡村教育的脊梁,因此合理配置乡村师资是乡村教育质量提升的脉搏和动力。乡村师资配置要立足“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抓住优化乡村师资配置的“牛鼻子”,从县域乡村师资配置出发,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并试图提出对策解决问题。解决乡村师资配置问题,既要政府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也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如此乡村教育事业才能更好发展。

(三)政府统筹发展,着力克服乡村教育难题

我国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教育资源越丰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等措施也越完备,对经济的反哺作用更明显;所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政府要制定政策、措施,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为教育铺路架桥,解决乡村学校的实际困难,响应科教兴国号召,让本地区教育的发展逐步具备职业内涵性。当教育与经济二者联系紧密,且能形成一个互惠共赢的、蓬勃健康的良性循环时,就能有效地促进人才就业属地化,也有利于本地外出劳动力回归,有利于本地区的长远发展。

(四)教师从业者自身的努力

教育需要乡村教师自身努力,教好学生是职责是本分,管好学生不仅要有能力,也要用心投入工作,多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准备;要加强文化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要关注国家时事,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当下丰富的电子产品内容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多改变,教师群体也受到影响,教师群体要合理利用电子智能产品,丰富自身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真正让学生受益。

(五)结合学校专业优势提升精准性

培养新型农民首先要制定相关政策,保证基础教育不失位。其次需要社会对农业方面的教育给予更多关注,给予资金、科技的支持,但有个别中职农业院校没有找准定位,出现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目标脱离社会实际需求,浪费了农业教育资源,所以要实地考察,了解需求,有针对性培养人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实施,我国就业形势不断变化,许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以公务员身份进入到农业生产领域,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促进了农业技术升级与推广,切切实实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六)政府抓牢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并承担乡村振兴战略责任

科技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所以他们外出务工时间会更长,农忙时节的返乡潮大大减少,因此乡村地区开展的建设新农村等工作就缺少核心动力,留守老人和儿童无法承担这样的重担。因此地方政府要牢牢抓住建设新农村的契机,做好基建、 土地流转、新型农民培训等工作,引导乡村地区进行农业产品结构改革和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让农民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让农村青壮年看到乡村大有可为,使其真正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

结论:乡村振兴会让我们国家更有底气去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也会让我们国家在未来变得更有竞争力。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事业的关键,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教育好身边的每一名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乡村振兴既在他们的身上,更在当下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肩上。所有人的努力付出,都是实现中国梦的点点星光,我们的祖国定会实现伟大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