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我国,政治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生学习的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由于初中生思想意识还未成熟,对其进行时事政治教学有利于其思想意识的正确树立。将时事政治教学应用到初中课堂中不仅可以拓展教学内容,还可以使学生对时事热点进行深入了解和应用。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时事政治,教师可以将时事政治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了解时事政治的兴趣和习惯。
一、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的现状
在学校和教师层面,当前有部分学校并没有将时事政治内容放到政治教学当中去,并未真正认识到时事政治对培养学生思想和三观的重要性。部分学校的政治教学只是让学生了解了表面的、肤浅的时事政治,过于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并没有真正学习到时事政治的思想内涵。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许多教师的教学模式是以一本教材结合自己的课件进行教学讲解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缺少互动交流,课后又缺乏知识总结。而且,许多教师会进行“灌输式”的教育,将知识点单独列在课件内容里,让学生记笔记,然后死记硬背。这种模式可能会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但并没有真正显示出政治教育理念,没有完全体现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学生层面,学生为了升学可能会比较重视他们认为更加基础、更加“有用”的课程,例如语文、英语、数学等理论课的学习,而对政治课程,学生会认为无趣无用上课缺乏热情。在初中时期,许多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无法理解政治课堂的一些内容,会觉得是浪费时间,认为没有听的必要。这是学生的态度问题非常影响学生认真学习时事政治。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会认为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副课”,没有“主课”那么重要。他们会觉得政治除了考试没有实际用处,因而忽略思想政治课。他们对考试成绩的关心远远大于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兴趣。哪怕是对政治课感兴趣的学生,最后可能也会因为繁重的学习任务而被迫忽视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他们对政治课的学习只是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带有严重的目的性、功利性,缺乏真正的兴趣,这对政治教学是非常不利的。
二、时事新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将时事政治融入初中课堂教学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制订教学计刘时,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时事政治引人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扩充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关注时事政治,也能培养学生爱国情怀,落实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教师注重上课状态,精心备课
初一的基本内容可以找实例来讲,而初二、初三的基本内容则可以把社会新闻、国家新闻等融人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上课时要充满热情,多和学生互动交流。最好可以在课堂结束时问一些小问题,引导学生课下找出答案。要多多关心学生,作为政治教师,要给学生正面的引导。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形成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思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向发展,多和学生沟通、交流、互动,实时关注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三)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社会热点
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时事政治与社会热点去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要多多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也有利于时事政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思想政治课是塑造初中生思想的启蒙课,时事政治与初中课堂教学的结合可以让学生通过时事政治这个渠道去获得政治理论知识。学生可以通过时事政治去了解当时社会所发生的热点事件。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时事政治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分析,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综合运用时事政治丰富课堂案例
引导学生积极地去了解社会中发生的各种时事热点,通过将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所学的知识更加准确地分析时事政治与社会热点。教师可以将教育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了解学习时事政治的具体要求以及内在价值,让学生主动地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坚定学好思想政治的理念,树立正确的社会观点。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初中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科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时事政治与课本理论知识相结合,利用多种教学途径将现实社会与理论知识融合,扩大初中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当下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些热点时事与学生之间的生活看似较远,实际上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环节,教师也需要合理地借助近期以来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热点时事进行课堂导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得学生找到生活与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此,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知识点进行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例如,教师在讲解《法不可违》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当下社会上发生的事件进行讲解,阐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理念,强化学生认知,让学生意识到一且有人触碰法律的底线,就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获得相应的惩罚。
(五)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环节不仅要保证学生充分掌握教学内容,还要注重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并将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实际之中。生活化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可以是走进社会展开调查的真实事件。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际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人,落到实处,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好地运用出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不断实践中形成法律意识,提高道德品质。例如,教师在讲解《法律在我们身边》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以及身边常见的法律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进行法律知识宣传,在具体实践中强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应用,加深对其理解程度。
结论: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教学有了快速的发展。为了满足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方针。素质教育以“立德”为基础,时事政治热点分析可以有效地体现“立德树人”这一教学要求。时事政治是政治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武薇.时事热点有效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227.
[2]刘利.时事政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智慧,2020,(16):47.
[3]雷金全.浅析时事热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20,(23):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