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林业资源保护现状及管理措施

周莉

江西省贵溪市林业局,江西省贵溪市,335400

摘要: 森林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类社会在发展和进步中,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林业行业过分重视经济效益的提高,忽略了林业经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与冲击,致使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生态功能,并造成了国家的生态环境每况愈下,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更好地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好地适应“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的要求,从“林业资源保护”的角度,对我国林业行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期为有关部门的决策和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管理措施
DOI:10.12721/ccn.2023.15733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引言

自从党的十六大之后,为了应对自然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中共中央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先后制定并发布了一套重要的政策,大力推进了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生态文明”是中共十七大第一次在中国共产党的大会上,第一次被提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要实现“以经济发展为主导,以节能环保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消费方式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林业是一个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为一体的工业系统,林业资源是林业经营和保护的重要目标;林业有着无可比拟的经济效益;林业经营和保护地的目标不仅是林业,还有林业以及与林业相关的各类资源,林业经营与保护的目标也是林业,林业经营和维护的目标是独一无二的。最近几年,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益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持续提升,全社会对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也在变得更加迫切,林业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变得更加突出。林业既要解决社会对树手木和其他林产品的要求,也要解决保障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问题,因此,生态需求已成了人类对林业的首要要求,林业的职能也从以树木的生产和加工为主导,向生态建设的方向发展。

二、林业资源管理的概念

林业资源管理指的是“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律规定,对某些组织或个人做出的,具有约束力的具体的行政行为,它是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执行法律、依法行政的过程”。各级林业管理部门要不断地对自己的管理体系进行完善,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各项管理手段,尤其是对那些已经取得了开采林业资源的权力的公司,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可持续的开采,要防止因为盲目追求经济利润,而导致的超指标、破坏性开采等现象发生,要对那些违反法律法规的林业资源进行严厉的打击,以防止各种人为因素对林业资源所带来的无法弥补的损害。林业是一种可更新的资源,但是它的更新速率比较慢,要想发展到一个成熟的阶段,还得花上好几年的时间,所以,各地的政府都要加强对林业的管理,加强对林业的保护。

三、林业资源保护的意义

(一)维护生态稳定

研究表明,由于森林中生物基因的丰富,导致其营养结构异常复杂(相较于其他生态系统),因此难以准确掌握其空间分布状态的规律性。另外,由于林木生长周期较长,且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病虫害种类繁多。在森林中,微生物繁衍旺盛,其繁殖能力也十分强大,正因如此,森林病虫害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表现形式。通过实践证明,实施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加大林业资源开发的力度,可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平稳推进。林业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和对林木价值的深入挖掘,才能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林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当前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物种的灭绝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而有益物种的减少则可能对生态多样性造成破坏。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多角度的林业资源保护机制,以积极保护自然资源,并提高当地的经济利益,还能够创造一个安全的林木栽培管理环境,从而提高森林规划的价值。

(三)保留树种的多样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的活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使自然界中一些原本稳定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和改变。尽管我国地域辽阔,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其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也日益显著。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建设,不断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维护,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就需要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力度。我国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效果高度重视,这一点可以从我们的实践中得到证明。森林资源是一种重要资源,它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食物和纤维原料,同时还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然而,林业资源的破坏对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却更为严重和深远。一旦发生林业资源受损的话,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中树木的生长情况以及质量。如果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一些破坏就可能会导致某些树种数量的大量减少,最终可能会消失于自然之中。特别是那些濒临灭绝的树种,当它们遭受疾病的侵袭时,所面临的风险将更加严重。这是因为它们往往会受到破坏后,导致树木生长质量和存活率下降,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因此,通过加强对林业资源保护和防治的工作,可以保障树种的多样性,从而维护自然生态的完整性。

四、林业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林业绿化生态环境建设缺乏长远的规划

林业的生态环境建设中,缺少长期的规划。比如,在选择林业植物时,只注重品种的多样性,盲目引进珍贵的植物,而忽略了对当地的气候和植物的生命力,从而使植物的生命力变得很差,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从而造成资源和财力的浪费。有些地区,为了加快林业发展进度,只引进一种本地的树木,这样可以保证他们的生存能力,但忽略了植物的多样性。

(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结构不合理

我国林业资源保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结构的不均衡,不同的地区之间的保护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别,造成了森林覆盖率低、养护难等问题。同时,在保护的布局上,缺少创新,不能突出林业的多彩多姿,忽略植物的自然美感,层次单一,无法充分设计乔木、草坪、灌木等的比例关系,忽略了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合理搭配。

(三)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后期维护不到位

部分林业工作人员的后期养护工作做得不够好,在林业建成后,普遍的经营方法是粗放的,管理技术投入也很少,人力资源不足,没有定时的修剪和维护,对病虫害的控制和浇水施肥也不重视,结果造成了大量的绿化植物的死亡,使树种的引进失败,也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五、林业资源保护的管理措施

(一)进行科学播种

在进行苗木培育的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播种环境、播种数量、苗木密度以及播种时间等多个因素,以确保苗木的品质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实际开展播种作业时一定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保证能够提高播种效率和质量,从而为后续的种植奠定良好的基础。园艺师观察了种植现场的环境并发现了最适宜种植的时间,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种植材料,对种植基地进行全面消毒,最后实施种植方案。根据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植物所需肥料类型和肥料含量各不相同,应及时调整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同时,种植人员还需全面掌握土壤温度,若发现土壤温度偏低,则需施用有机肥料以实现土壤温度的平衡。在苗木种植完成后,若遭遇恶劣环境导致土壤水分流失的情况,种植人员必须立即展开灌溉工作,以避免苗木因水分短缺而死亡。在整个造林过程中,幼苗的根部很可能会被破坏或挤压成形状,变形或缺水。种植技术标准很高。必须先种植幼苗,但种子也必须存储。简而言之,绿化幼苗的绿化方法不受绿化植物和绿化场所标准的限制,是最常见的绿化方法。用于种植和景观美化的幼苗主要是幼苗,无性幼苗和种植幼苗。近年来,在一些营养不足的苗木造林区域中出现了发展趋势,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因此,在造林的整个过程中,从造林基地开始逐步绿化幼苗,在造林前逐步选择,分类,包装,运输,种植,修剪和种植幼苗。重要的是要防止幼苗排出过多的水分。最好在幼苗长出后立即播种,以缩短时间并保持幼苗的根部湿润

(二)做好播种养护工作

首先撒播草籽或者草皮,在移植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或者雨淋。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树苗生长期间的养护管理工作。在酷热的阳光下,为了确保幼苗的健康成长,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树苗的遮荫和补充水分,以确保移植后的苗木能够健康、稳定地存活下来。在树木移栽之前还要做好土壤处理、树苗起运以及后期养护的相关措施。苗木在移植过程中,要根据移植地点的土壤结构选择合适的土壤进行移栽。相关地区要尽快拥有自己的种苗繁育中心,运用专业机构、专业技术对种植资源的收集和繁殖,同时加强对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等工作,首先从降低当地种植的投入成本出发,积极提供健康优质的种苗,实现种植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加强收集或培育抗寒、抗病、抗虫、高产等优质品种,建立苗木资源库,加快利用离体培养保存技术保存和繁育优质资源。引进多种方式的育种方法,如杂交育种、嫁接育种等生物技术手段,对优良品种进行选育,更好地筛选出适合当地造林的优良品种,促进品种向更高产、更高品质方向接续更新换代。要形成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优良品种种苗可实现持续繁育的栽培技术,保障种苗遗传的稳定性,具备高品质的品种实现持续优良,进而为产品品质提供更好的保证。

(三)注意日常管理

1.在营林造林工程日常管理是保障林木成长质量

在营林造林工程中,应加强林地管理,及时关注土壤环境的变化情况,并调整土壤环境,确保苗木根茎健康生长。在日常的林业管理中,森林防火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林业建设单位必须做好防火预警和准备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设置防火隔离带、设置消防单位,同时安排专门的人员管理防火设施。另外,还要建立起完善的森林灭火系统,并定期组织人员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水平,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降低火灾事故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还需加强对森林火灾的监管,特别是在干燥季节,必须采取措施避免林木自燃,同时加强对潜在人为火灾隐患的管控,以确保从根本上杜绝森林火灾的发生。营林造林是森林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营造好的森林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基本保障。因此,营林造林管理单位需要定期进行训练,并采用先进的监控设备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控,以确保营林造林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2.注意病虫害防治工作

林业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掌握各种树木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并根据这些信息来制定合理的防控方案。为了保护木林资源,从业人员可以组建一支专门的虫害防治团队,实时监测木林区域的虫害情况,并采取全面、准确、及时的应对措施,以便及早发现潜在隐患,将虫害扼杀在萌芽阶段。针对幼苗可采用喷洒药剂的方式来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幼林而言,可以通过喷施药剂的方式来控制虫害发生,并且能够提高其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对于成树而言,可采用树干涂白的方式来预防病虫产卵和太阳灼烧,或者在树木根部打孔并添加农药,以便于控制病虫害对树木的影响。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林木的正常生长,需要进行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工作,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随着时代的演进和技术的不断革新,病虫害的防治变得更加便捷。例如,采用风送式静电喷雾技术,可以促使农药进入雾化状态,从而将其喷洒到森林中,促使农药以气流的形式传递到树木上。采用风送式静电喷雾技术,可显著提高液体的渗透性,从而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发挥出卓越的应用效果。该技术能够有效减少药物对林区的破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工作人员应该合理运用该技术开展病虫害防治,并将其优势充分展现出来,从而确保森林生态资源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除此之外,饲养有益的鸟类也是技术人员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为构建良好生态环境圈奠定基础的一项重要措施。

五、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我国森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营林造林技术的应用,以确保林业事业得到高品质的建设,并为其奠定坚实的基础。林业部门管理人员要加强多方面的林业资源保护,运用新技术,促进林业资源的多方面发展。